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驴得水这个电影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驴得水电影详细讲解)

驴得水这个电影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驴得水电影详细讲解)

更新时间:2024-04-28 10:16:34

驴得水这个电影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

【一】

“《驴得水》是今年最佳国产影片。”恩,这是我今年听过最好笑的笑话。类似这样的追捧已经多到令人肉麻的程度,感觉有必要出来唠唠,因为它真没你们说的那么好。

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的立意确实犀利。全片火力全开,对知识分子加以无情的讽刺与鞭挞:先是空饷的利诱,继而是官威的压迫、再是枪声的震慑。让他们的丑态一览无余。随着故事的推进,强权体制和异化环境将电影里每个人所珍视的东西诸如尊严、美、理想和勇气一一剥夺和摧毁……

这显然是很多人追捧《驴得水》的原因。然而这样一部看上去“言之有物”的电影,表达的方式堪称灾难,追求“物”的企图心也过于明显。

说它表达失范倒不是嫌弃它满是话剧腔不够“电影”,我对电影本体性没有过于执着的追求。电影剧作结构本身就戏剧式、小说式、散文式结构之分,可见其对于姊妹艺术的借重。很多带有明显戏剧风格的电影也不乏成功之作,像《十二怒汉》和《杀戮之神》皆在此列。

《驴得水》的致命伤不在其电影改编的缺陷,而在于它违背了艺术创作需要提纯和过滤的基本规律,与其说它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场粗暴的人性丑恶实验与展览,极易引起观众的生理不适。

欣赏这部电影尤其是后半段的观感,就好像有个人在摁住你的头,让你不容拒绝地细看人性的种种丑恶,还不无得意地问你:“我是不是很深刻?”这种拿“深刻”当大旗,堂而皇之地冒犯观众的做法,也能博得满堂彩。只能说明我们对于电影“深刻”的需求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二】

创作者对于“深度”的刻意追求,集中地体现在剧作风格的突然转向上。上半场还是一出讽刺喜剧,下半场就成了人间悲剧。有评论为这种“不按常理出牌”鼓掌叫好,殊不知影片前后风格的分裂即削弱了喜剧讽刺的力度,又减轻了悲剧结局的分量。

忽视故事的整体建构和人物内在的运行逻辑,沉溺在架空的时空背景中玩弄概念和符号,其结果就是那一声枪响——拼了命地想制造意味深长,却掩盖不住的刻意空洞。如果说《狩猎》结尾的“回马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驴得水》里的枪响则刚好相反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两相对比、高下立见。

“喜剧可以分很多种,有的是人物言行可笑,有的是事情可笑,有的是这事情背后的逻辑和道理可笑。”冯小刚曾经表达过类似的意思。《驴得水》的笑点在表层是一些无足可观的“荤段子”,这在段子手辈出的年代实在不算新鲜。

“为了圆一个谎去撒更多的慌”本是一个百试不爽的经典喜剧情境,可惜本片未能一以贯之。尤其是人物撒谎的动机经不起推敲,像张一曼后半段尽管备受凌辱,依然隐忍放弃反抗的人设基础就很不牢靠。明显是为了荒诞而荒诞,为了批判而批判。

【三】

《驴得水》谈不上是一出好喜剧,更不会是一出好悲剧。

仍以博得了许多观众同情和泪水的张一曼为例,很显然她在这部电影里的悲剧色彩最为浓重。毕竟影片前半段小丑式的群设到后面男人全部开了挂似的黑化,就她一个陡然升华成了受苦受难的圣母。这种在生活上放荡不羁,心灵特别纯洁美好的反差人设本身就自带强烈戏剧冲突,所以也尤其容易出彩。

可只要稍加审视就会发现,我们对于张一曼的同情,更多的是出于对她苦难遭遇的恐惧。那些彻底丑化的男性角色,那些用特写镜头反复强调放大的受辱镜头。真正的怜悯,是你愿意走近剧中角色,和她一同承担、一起面对。可《驴得水》的类文革式图景只想让人逃避。

高明的悲剧往往是悲戚和愉快的结合。《驴得水》只是让人难受,并不能给观众提供情绪的净化和随之而来的快感。这种“快感”并不是以别人的痛苦为乐,而是朱光潜先生所强调的悲剧要和观众保持一种“距离感”。《驴得水》自以为高明的打消了这种距离,专心致志的给观众喂食“暴行”。

从这儿岔开一句,我国的分级制度真的要尽快提上日程了。这样一部满是粗口、荤段子和施虐场景的电影,好多小朋友被带进来当合家欢喜剧看。这比电影里所呈现的灾难要严重的多。我也强烈怀疑大部分就是想来看个乐的观众家长,能予以孩子们多么正确的指导。

【四】

最后,我真的不太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这么喜欢张一曼这个角色。也许是因为其他角色都太不讨喜了吧,校长女儿又没什么存在感,她就成了唯一的寄托与出口。可事实上,这个角色前半段不过是个任性幼稚的女文青,后半段则沦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希望这个描述不会引起部分读者的误会,因为这绝非我的主观评判,而是这部电影的真实呈现。从铜匠回来“反杀”开始,在创作者设定的悲惨命运面前,张一曼基本丧失了个人意志,由疯到死,不过是走完固定流程而已。

“睡服”是本片的一个亮点,也是很多人喜欢张一曼的原因。但一些评论因此扯到女权主义上去,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先搞清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张一曼“睡服”铜匠主要是她本来就有“性”趣,帮着学校继续吃空饷是顺把手的事情,否则剧作上难以逻辑自洽。第二、张一曼最后受到侮辱直接原因是铜匠打击报复,但她如果不想继续把慌圆下去,这个报复不能成立。

编导“憋坏”的地方就在于把原本两件事混成了一件事。张一曼因为这件事上的小过失,受到了另一件事上的大惩罚。也是说张一曼绝非罪有应得,但她一定程度上又是咎由自取。不得不承认,这个情节设计很有意思,是我唯一肯定这部电影的地方。

【五】

由着自己的性子,想睡谁就睡谁。不考虑“灵欲难分”的人类终极矛盾。睡完面有遗憾略带深情的说句“对不起”,这要是换成男的,就是标准的“渣男”判定。其实,人无所不在枷锁之中,哪里又会有绝对的自由呢?性也是一样,这是张一曼幼稚的地方。

言谈间当众反复暗示调侃和自己约过炮的男同事“硬不起来”,行为上借着给刚“上岗”的男同事培训的机会,上下其手。这要是换成男的,百分之百构成性骚扰。这是张一曼任性的地方。

所以那些觉得张一曼高扬了女权主义大旗的人们真的省省吧。送你们一句话:不含任何自省精神的女权主义,都是伪女权主义,不过是另一个极端的男权或者说特权主义罢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