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乘坐飞机着陆后,一名开着破旧汽车的矮个男人接上阿米尔前往拉辛汗家,在路上司机喋喋不休,阿米尔则是看眼前的景象沉默不语,他怀念过去的日子,过去的喀布尔十分繁华热闹,鸡市上各种小贩,美食,车辆,人群熙熙攘攘,那里还有我跟哈桑十分喜欢的酸辣酱研制的土豆和樱桃水。 父亲则喜欢那里的炖肉味和柴油机的烟味。
如今街上还是有很多小贩但从穿着单板上可以看出他们并不富裕,其中还林立着众多救援机构。
很快到了拉辛汗的住所,再见到拉辛汗他不再是儿那个魁梧有力的中年人了,是一个披着皮包骨头的皮囊的拉辛汗。由于战乱,拉辛汗最后一次跟跟阿米尔和父亲通话,讲到一半就断线了,再见到拉辛汗还是有些感伤。
见面后阿米尔跟拉辛汗讲了他在美国的一些事情,还有索拉雅。
阿米尔:他的懦弱性格大概是自卑的体现。对阿富汗的文化不了解,但就书中的描述来看这是一个性别角色分化极为严重的社会,因此很有可能对男性的力量和权势更加崇尚,更何况阿米尔的父亲是公认的了不起的人。而作为一个心思细腻脑洞又很大的少年阿米尔便无可避免地因为自己的缺乏力量和父亲的失望而自卑起来。他的自卑还表现在他对哈桑的嫉妒和讥讽上,靠着这些小心思贬低一个他本就认为不如自己的人来拾起一点自信,想来其实也有点可悲。感觉篇幅过半阿米尔的性格也没有什么发展,可能多了那么一点点的勇气和坦率,但只有了结了与哈桑相关的心结他才能从自卑和罪恶感中解脱吧。
哈桑:其实这个角色让我看得很难过,我不知道他的对阿米尔的全身心的奉献是出于友情还是身份地位给他的与身俱来的责任,如果是前者那么这样的友情一定是扭曲的、看似不求回报实则含着独占的心思,如果是后者那么严明的社会等级制度下作为奴仆那可怜的自尊更令人嗟叹。哈桑是聪明的,从他擅长追风筝和解谜乃至对阿米尔心情的了如指掌都能看出来,但因为生来地位低下,他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没有机会寻求更多的发展,只能成为一个明白主人要什么而不顾一切去做的仆人而已。
爸爸:感觉除了心思不够细腻,几乎被塑造成了完人,言语举止都显出豪迈之气。同样有着上等阶级的骄傲,相比起将军支撑着空虚的体面外表,爸爸(我不记得有没有写到过名字了= =)的能屈能伸更加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