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
2、佘太君(934 ~ 1010年),又称折太君,名赛花,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yǐ)之女。宋代名将杨继业(杨业)之妻。
3、王岐山,山西大同市天镇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8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毕业,大学普通班学历,高级经济师。
4、张亚东,1969年3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中国大陆音乐制作人、歌手、导演。
5、阿宝,1969年2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中国内地男歌手,毕业于大同艺术学校。
大同十大历史人物
赵武灵王
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迅速建立起一支机动灵活的骑兵队伍。从攻中山、略胡地开始了南征北战、开疆拓地的大业。破林胡、楼烦,置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从此大同纳入赵国的版图。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赵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今灵丘县有赵武灵王墓。
拓跋珪
北魏开国皇帝,出生于参合陂北(今阳高县北)。386年,15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之际,召集旧部,大会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即代王位,重兴代国。不久徙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改元登国,逐渐向封建化迈进。天兴元年(398)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今大同),并自称皇帝。他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
郦道元
北魏政治家、文学家、水文地理学家。太和中,为尚书主客郎,后任治书侍御史。因其为官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执法严猛,因此得罪权贵。郦道元好学,多览奇书,撰《水经注》四十卷,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生动传神。注文以水道为纲,详细记叙水道经过地区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等地理情况和历史事迹,以及庙塔碑刻、人物故事、民间歌谣、神话传说。注文引用的古书达437种,保存了大批珍贵史料。对魏都平城记载颇详,对历史地理学有重大贡献。
毕士安
北宋代州云中(今大同市)人。真宗帝拟任他为宰相,毕士安力荐寇准,在毕士安的一再推荐下,宋真宗用毕士安和寇准同为平章事(宰相)。澶渊之盟后,择将守边,通互市,除铁禁,广储蓄,促进宋辽和平相处。
拓跋焘
出生在平城(今大同)东宫。泰常七年(422)封为太平王,后奉诏摄政,是北魏第三位皇帝。任用汉族人士崔浩等,积极整顿内政,屯田练武,以增强国力。北击柔然,西灭大夏、北凉,东灭北燕,于太延五年(439)统一北方,使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地区的割据混乱局面得以结束,为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萧太后
名萧绰,小字燕燕,大同府应州人,辽国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皇后。她前后在辽国政治舞台上活动40年。她用掌有实权的韩德让和耶律斜轸为左膀右臂,站稳脚根。然后又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任人为贤,信功赏罚,改革法律,推行汉化,改编部族,推进了契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完成辽国的中兴大业。传说现大同城西北隅大十字街14号院是萧太后的故居,称为凤台坊,亦称梳妆楼。“凤台晓月”是明代大同“云中八景”之一。
冯太后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 一生曾两度临朝听政,是太和改制的实际主持者,施行改革,推行汉化,为民族融合做出杰出贡献。冯太后出生于长安,从小受中原文化熏陶。冯太后选贤任能,实施班禄制,颁布均田令、三长制,巩固了北魏经济基础和政治组织,使北魏走上兴旺发达的道路。太和十四年(490)还政于拓跋宏,同年九月十八日病逝于平城,终年49岁,葬于方山永固陵。谥号“文明太皇太后”。
拓跋宏
原名拓跋宏,因改汉姓为元,故亦称元宏,是北魏平城时期的最后一位皇帝。太和年间,实行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太和十八年(494)由平城迁都洛阳。在位期间致力于改革鲜卑落后的风俗,实行与汉族的同化。太和十九年(495)以汉语取代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拓跋为元。同时还尊孔子立学校,重用汉人,禁穿鲜卑服。这些改革,巩固了北方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史称“太和改制”。
栗毓美
清代大同府浑源人。道光十二年(1832)任河南布政使兼黄河东河道护理巡抚。任上,中牟里冈口黄河堤将溃,组织抢修,一昼夜即竣工。朝廷惊服,提升他为河东河道总督。他主持黄河中下游水利工程。两年先后抛筑砖坝60余道,起到了防止决堤、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还节省河工经费银130万两。由于栗多年野外巡河,积劳成疾,于视察河情途中卒于任上,享年62岁。道光帝为他作祭文、碑文,林则徐为他写墓志铭。人们为纪念他,还修了祠庙,拜他为河神。其墓地“栗氏佳城”位于浑源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永昌
1914年考入北京陆军大学。1928年阎锡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委徐为第12军司令、右路军总指挥。后徐被委派为河北省政府委员,10月任绥远省政府主席,次年调任河北省政府主席,1931年又继任山西省政府主席,1937年徐被委任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七·七”事变后,徐被委任为保定行营主任,奉命指挥第一战区抗日。1938年1月蒋介石改组军事委员会,徐任军令部部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徐被任命为中国全权代表,于9月2日参加盟国在日本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受降仪式,并代表中国政府签署受降书。
徐永昌“忠厚堂”家坟,原在大同城南关兴国寺北,现仅存徐家坟墓碑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