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起农耕文明,有人就拿两河流域说事,好像两河流域早于华夏文明,甚至中华文明都是两河文明流传过来的分支。
现代考古学证明,两河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公元前4000年(距今6000年前)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他们会制陶,发明了文字,并于公元前3000年,开始建立城邦。
而根据最新考古发现,中国浙江金华市浦江县发现的上山遗址,文化堆积可以分为下层、中层、上层,下层年代最早,大约距今11400年至8600年。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一万年的完整的炭化稻米,经分析研究,这粒炭化稻米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连同上山遗址发现的水稻收割、加工等方面的证据,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这些发现让稻作栽培历史上溯到了一万年前。甚至比两河流域的小麦栽培还要早。
中国的稻作农业到良渚文化时期(距今5300~4200年)达到一个巅峰时期,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良渚文化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观山、反山地区发现大型祭坛与显贵墓地,在莫角山发现巨型建筑基址,宫殿群和环绕的城墙。这一切表明良渚文明已经达到国家文明的阶段。
但中国长江流域的稻作文明在公元前2000多年时突然出现中断,被黄河流域的黍稷文明所取代,良渚文明的传说没有保留下来,这就给后人一个错觉,以为中华文明是从黄河流域开始的。发源于更早的长江流域稻作文明为什么会突然中断,这就不得不提到上古时期的大洪水了。
很多民族都有上古时期大洪水的传说,当然中国也不例外,都和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江河水倒灌有关,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共同遭遇。但是,与其它地区相比,中国的大洪水传说,从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到尧舜禹的治水历程,传承有序,逻辑清晰,而且说法统一,反观两河流域,有关大洪水的传说,版本众多,人物混杂,情节也各异。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在大洪水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文化,而两河流域还处于文明割据状态。而且两河流域个别家庭造船逃命的躲避方式,和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家国情怀,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也就是说,即使大洪水将发展到很高层级的中华稻作文明一度打断,在黄河流域发源的黍稷文明一样高于两河流域。所以,即使谈农耕,两河流域与中华文明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从出土文物来看,两河流域公元前8000 年就有新石器时代聚落,农耕文明则大约在公元前6000 ,使用文字则在公元前3000 年左右(苏美尔文明)。
而即使将中国龙山、仰韶等新石器时代聚落视作文明也不过是公元前4000-5000年,有文物支持的最早使用文字的文明则是商朝公元前1600 年,晚于两河文明——所以两河文明比中华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