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写景作文如何抓住重点(写景作文的方法与技巧口诀)

写景作文如何抓住重点(写景作文的方法与技巧口诀)

更新时间:2024-04-19 07:48:59

写景作文如何抓住重点

写景作文要抓住五要点

一、目的明确 立意高远

写景同记事、写人一样,也要有明确的中心,既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否则,都是不足取的。

写景记叙文表达中心的方式, 一般有两种:

一是借景抒情。比如:《海上的早晨》一文,作者运用手中之笔,描绘了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美丽、壮观的景象,并以那喷薄而出、冉冉上升的江日象征出伟大祖国蒸蒸日上,蓬勃向上的新气象,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人、对自然、对祖国热爱之情。

二是以景明理。比如:《朝霞和日出》一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朝霞和日出的绚烂景色和生机蓬勃的气息,展示了晨光世界的多姿多彩,给人以身临其境,自然真切之感。作者由观日出,赏美景而联想到年轻人应该富有朝气、蓬勃向上。以景明理,立意高远,且顺理成章。

确定了文章中心后,我们就应该围绕中心来选景。当然在写景的记叙文中,有时也要写到人的活动,或者交代一下事情的简单经过,这些也都是与中心密切相关的。

二、仔细观察 描写具体

观察,即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巴甫洛夫曾对学生说:“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鲁迅先生也曾对文学青年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可见,观察对于写作是相当重要的。

你想要把某一景色描绘下来,把某一物体刻画出来,就得首先对自己所描写的景物进行一番观察,就得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

对于中学生来说,应该学会以下两种观察的方法:

(一)定点观察法。作者以一定的立足点为中心,随着角度的变换(或从东到西,或自上而下,或由远到近,或时间转移……),有秩序地进行观察。

如:朱涛的《夕阳西下》一文,正是运用了这种方法。作者选择“五层楼顶”为观察点,极目眺望,夕阳西下时的光,以及云霞的色彩、形状的变化,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夕阳无限好”的场景。

(二)移步观察法。这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根据观察的需要,不断地改变观察的立足点,从而观察沿途的不同景物或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

比如:《春天的北海》一文,由于北海公园范围大,景观多,所以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小作者沿着游览的路线,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北海公园作了较全面、细致地观察。作者从门口——小石桥——林阴路——山顶,逐级向上,不知不觉地被大自然秀丽的景观所折服。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基本功。观察不限于自然现象,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观察,也不局限于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都能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三、抓住特点 选好典型

特点,就是一种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地方。可以这样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物体。即使是非常相像的孪生姐妹,别人分辨不出,父母却决不会认错。这是因为旁人没有抓住孪生姐妹各自的特点,而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对他们的细微差别非常熟悉。这些细微差别就是孪生姐妹的各自特点。世间景物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各以其独特的面貌相区别。我们用文字写景,就要把景物的特点描述出来,如布局、形态、色彩、声音等,只有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写得形象、逼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逯雨舸的《秋》这篇散文,正是抓住了“秋”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从时令上说,它“系在大雁的翅尖”、“袅在野菊花的幽香中”;在四季之中,秋则是“仪态丰满”的“少妇”,洋溢着“成熟和充实”,也是“温柔”、“多情”的“母亲”,它是“收获的季节”,又是“播种的季节”,它“萌发出绿色的希冀”,“结出金色的硕果”……那浓重的秋色,让作者“得以惬意的慰藉”!文章把“秋”写得独具特色,形象鲜明。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呢?

1、要善于进行比较。特点,是在相互比较中显示出来的。

如:刘松海的《奇异的黄山》一文,正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黄山“云奇山异”的特点。作者在写黄山时与“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作比较,来突出黄山“奇”、“高”、“险”的特点;在写黄山的“云”时,作者则和“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空中的浮云”作比较,突出黄山的云“白”、“静”、“长”、“妙”的特点。

2、要注意景物的变化。景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在不同的时间里,往往有不同的形态。我们注意了景物的变化,就能把握它的特点。如:孙晶晶的《海上的早晨》一文,由于作者把握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光和色的变化,从而把日出的全过程描写得极为生动、壮观:最初,水天相接之处,天是黑黑的;接着,无际的大海与蔚蓝色的天空连成一线,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根红线”,渐渐地“红线”扩展成“火蛇”,海面上洒下了金色的“碎金”;尔后,云霞越来越红,一只红球冉冉升起……整个场景渲染得神奇瑰丽,灿烂生辉。

四、词语精到 余味无穷

文学巨匠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翻开古今中外的文学典籍,哪一位文学大师不是语言大师呢?在诵读完那些脍炙人口的优美篇章之后,人们往往被其中匠心独运的词语所折服,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字师”,王安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反复修改,乃至近现代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人的原稿中,都可以凸现出锤炼词句的艰辛和重要。

对于中学生来说,描写景物的文章最要紧的是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多下功夫。这是因为,动词和形容词(还有恰当的副词),表现力最强。如果运用得好,就能把景物的动态、状况和色彩描绘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人们所熟悉的文坛典故:唐朝著名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北宋工部尚书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的反复斟酌,都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先看动词用得准确生动的。

(1)大海是蔚蓝蔚蓝的,海浪时进时退,时高时低。海浪扑击在石头上,飞花碎玉般地乱溅开去。(龙春惠《请到天涯海角来》)

(2)它那遒劲的枝干上,五片鲜红娇嫩的花瓣,几丝花蕊,凑成的那样小巧玲珑的花朵“拥拥挤挤”,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好像在热情地欢迎我们这些游客。

例① 中在“溅”字,从正面描摹出海浪扑击石头时,水珠四散飞扬之美,意境全出。

例② 中“凑”字,看似不经意的一字,实际上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那树枝干上的花瓣与花蕊,完美和谐地组成一朵梅花,实在是大自然的杰作,而小作者却说是“凑”,其实是明抑暗扬,细细品味,意蕴无穷。

再看形容词用得准确生动的。

(1)春姑娘悄悄地、轻轻地、默默地走进校园,校园里顿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2)凑近来一个深呼吸,啊,一股淡雅的清香扑鼻而来。

例①中的“悄悄地”、“轻轻地”、“默默地”描写出了校园早春的特点,早春的特点是什么呢?无声无息却时时伴随着你的左右。

例②中“淡雅”抓住菊花的气味特点是含而不露,韵味十足而不大肆张扬,芳香袭人,丝丝入扣。

五、线索分明,条理清晰

绚丽壮美的日出,漫天飞舞的大雪,白茫茫的浓雾,祖国秀丽的山河……神奇的大自然常常使我们惊叹,使我们激动,也令我们联想翩翩,更使我们迫切地要求吐情抒怀。写景的训练,既能提高我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培养我们语言的表达修养,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有特色的描写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的佳作呢?我认为很重要的是在描写景物时,要合理地安排顺序,也就是说要确定文章的一条线索,写出景物的特征。这就好比一盘散乱的珍珠只有用线穿在一起,才能成为一条闪光的珠链。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以观察点为线索,随着观察点的移动、立足点的转换,变化描写的景物。

例如苏哲伦在《秋游公园山》一文中,犹如一位称职的导游,按着游览的线索,有条不紊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依次向游客详细地介绍:山坡上——山脚下——树林中——灵山塔顶上,线路叙述清楚。同时在灵山塔顶上举目眺望时,又以视线移动为线索,从南面的横阳支江写到东面的马路,最后写到北面的学校,抓住了景物特点,同时又显得层次十分清晰。

二是以观察时间的推进、变化为线索来描写景物,表现出景物在不同时刻的不同特点。

例如王忍同学在《秋游凤凰山》一文中,按“晨曦初露”、“太阳出来了”、“夜幕降临”时的三个不同时间,细细地描绘了秋天的凤凰山草木繁茂、美丽和生机勃勃。文章线索清楚,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动人。徐立人同学在《海》中,截取了“早晨”、“中午”、“傍晚”、“入夜”四个不同时间,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四幅不同色彩却同样闪光的海的图画。李松同学在《我爱故乡的海棠》中,则按照“春天”、“五一”过后、“六月下旬”、“七月中旬”、“中秋节到了”的时间变化,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海棠一年四季生长的形态特征。文章写得干净利落,把海棠一年四季的色彩写得绚丽多彩。

除了上述两种写作顺序外,我们还可以“以文章中心为线索”、“以景物特点为线索”、“以景物功能为线索”、“以作者游踪为线索”……在写作中,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写作顺序,那么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的佳作就一定能在你的笔下诞生。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