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季羡林的女弟子(季羡林弟子一览表)

季羡林的女弟子(季羡林弟子一览表)

更新时间:2024-05-12 05:13:14

季羡林的女弟子

她叫段晴。

1953年5月,段晴出生于中国北京,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段晴一家有知识文化血统,于是自小她就苦读诗书,特别是在语言方面,她的兴趣很深,找到方向后就学得更加专注了。

此时的季羡林,正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代表着中国文化出访周边各国,进行历史文化交流,特别是在与印度方面的会晤中,进一步扩大了其本人在梵学,以及佛学方面的声势和造诣。

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是段晴不断进取,精进个人学识的阶段。而迫于现实压力,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季羡林沉寂江湖,受尽苦难的风浪时期。

1971年,段晴考入了北京大学,几乎不用任何思索,她就选择了在西语系就读。

西语是对当时西方语种的统称,包括我们最熟悉的英语,以及其他的例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等,现在西语,一般被视为西班牙语的简称。

在接受北大多年的语言文化熏陶之后,段晴渐渐对德语产生了浓厚兴趣。

1978年,是季羡林蛰伏于黑暗多时,终见曙光降临的时候,也是段晴人生轨迹最重要的转折时间点。

这一年,被无形力量自缚手脚,只能翻译寥寥佛经的季羡林终于得以出山,重新拾起照亮西域历史语言黑洞的火炬,作为一个引路人,他需要一个合格称职的助手和后继者。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外的文化交流出现了很长时间的断流,作为中国文化交流使者的季羡林,自然是要一马当先填补缺口。

在出访德国前夕,他指明得有一个会德语的可靠人才随行。

段晴恰逢在这一年,成功考取德语系的研究生,被季羡林给撞见了,季老在查阅了段晴的履历之后是爱不释手。

也就是在本次偶然又必然的相识中,段晴成功拜入了季门,并随导师出访德国,最终还争取到了在汉堡大学留学的机会。

1982年,斩获硕士学位的段晴,便马不停蹄地前往德国汉堡大学,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之后一段时间,季老又陆陆续续发掘到不少青年才俊,在他的努力之下,也送了一部分人出外留学。

段晴在汉堡大学主攻于阗语,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于阗国曾使用的塞语之一,在敦煌的文献中记载不少。

她的教师和季羡林一样,是集多种语系知识于一身的大才,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她的教师恩莫瑞克,也一样不希望自己向无才无能之人浪费口舌。

他会在课堂上设下很多考验,一些重点难点也不会细讲,特别关注学生自身的理解和体会,导致不少人根本就跟不上恩莫瑞克的进度,被迫退出课程的学习。

中途学生弃学这种事,也许这对其他导师来说会很难看,但在德国式的高等教育中,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专业的人学专业的事。

段晴就是其中为数不多,能经得住考验的可造之材,对于这种学生恩莫瑞克自然也是倾囊相授。

四年时间一闪而过,1986年段晴成功完成博士论文,并在次年学成归国,回到北大任教。

在同一阶段众多出国学习西域语言的学生中,只有段晴最终符合季老的期望,踏踏实实地学到了真本领。

在当时社会科技与经济水平腾飞的时期,人们对于留学攻克理工学难题更加热衷,因为这种学习,就像是在大海中扬帆起航,只要你走得快,走得远,大家都能看得见,随帆出航的人收获的风景也越来越多。

但对于古语言一类的学习研究,更像是对山野小溪的追根溯源,成功者最后都难免大隐隐于市,并且过程漫长繁杂,无以为乐,最重要的是难有收获。

所以当时季老也说过,虽然现在看来只有段晴,但短时期内能成一才已经实属不易,他还自信凭段晴之才能必能如星星之火,在他之后必能大发燎原大火,彼时西域历史全貌一定尽显于世。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