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读héng没有huan读音。
恒(拼音:héng。也有音gèng),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古字形写作“亘”,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本义为上弦月渐趋盈满的样子,又通“亘(gèn)”指绵延,延续,读作gèng。月亮弦、望有常,故引申出长久、持久的意思;又引申特指恒心,用作名词;又引申为表示行为动作的经常性,用作副词。读héng。
桓读huán
【名】
(形声。从木,亘(xuān)声。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同本义,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pillar〗
桓,亭邮表也。——《说文》
三家视桓楹。——《礼记·檀弓》。注:“四植谓之桓。”
公执桓圭。——《周礼·大宗伯》。注:“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
恒读heng
桓[huán]1、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桓表。2、大:桓治(大治)。3、〔桓桓〕威武的样子,如“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