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太孤独,太孤注一掷了。
于是就有了太本质的、“抵达元素”的诗:既有大音希声,也有金色天籁;既有疯狂,也有悲剧。于是海子没有退路,每前进一步就朝他的宿命迈近一步。海子的新古典浪漫主义与追求内心纯粹的双重心理结构,使他的人格特质产生一种几近毁灭的张力。这种极度膨胀的张力给海子带来了异常强烈的撕裂感,以致他不能在神性与俗性之间保持距离。于是当他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神性。海子诗意的纯粹性主要源于此。因此诗人的孤独并不是由于他先于大众觉醒而导致的游离群体的孤独,而是他有意把自己关在生存的困境和文化的困境中与世隔绝而导致的个人孤独。他的孤独感不仅仅来自社会,还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旷古的一一悲剧情结的体现。海子虽然失败,但是在失败的诗歌理想和中落的诗歌事业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用生命殉葬海子在上路以后,逐渐丧失掉的。
海子卧轨有以下四大原因:
其一:火车情怀
海子一直以来,都是众人眼中的"天才"。他年仅15岁就考入北大,这样的成就无疑让众人惊叹。
在1979年,他拿到北大法律系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不仅全家的人为他欢呼雀跃,当地的村民们也为此喜悦万分。因为,这一个"天才"来自于他们那个落后贫穷的小山村。
为了庆祝这一高兴的事情,当地村民们第一次放了一部露天电影,名为《铁道游击队》。或许真是因为这部电影,海子内心才会对火车那么执着。在他打算结束生命时,才会第一时间选择卧轨的方式。
火车对于海子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梦想的起航,正是从火车开始。是火车将他带到了北京,将他从遥远贫困的山村带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城市。也同样是火车,让他能够回到安徽老家,回到这个虽贫穷,却让他觉得温暖的臂弯。
其二:因情所伤
海子虽然被大家称之为"天才",但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着人的七情六欲。
尤其是像海子这样一位充满着柔情似水的大诗人,他们更容易受到来自于情感的伤害,更容易被无法满足的七情六欲打倒。
海子这一生,也曾经谈过几次恋爱。而众多恋爱中,最让其怀念和不舍的,当属初恋。
初恋的美好青涩,却是这位大诗人心中的甜蜜。
可据了解,在海子死亡的前几天,他意外的遇到了自己的初恋女友。在交谈过后,发现对方现在定居深圳,而且已经结婚生子。
这对来说,算是一种不小的打击。虽然两人早已分手,但是海子对这个初恋女友还是怀有一份美好的憧憬,如今知道这份憧憬破碎,他心里自是觉得悲痛。
而后在当天,他喝了很多酒,想要借酒消愁,却没想最终愁更愁。
其三:压力太大
海子从安徽老家走出来,身上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父母们指望他他改善家境,乡亲们指望他造福村里。
可是,海子这样的一个寒门弟子,虽然身上有着才华,但想获得高收入也是很难的事。更何况他是一位走艺术道路的文艺青年,所以,这样沉重的经济压力,时常让他郁闷苦恼。
在死前,他的父母们还催促他赶紧给家里寄钱,因为田里的庄稼需要施肥了,两个弟弟的学杂费也该交了。
但海子的生活本来就过得紧巴巴,而且他还欠着其他人钱,哪有多余的钱往家里面寄呢?
在他去世前,他专门给好友骆一禾写了一封信,让他将《十月》2期稿费收着,至于还欠的钱,他很遗憾今生都没法还清了。
正是因为海子身上背负了太多的经济压力,以至于他时常饿着肚子。因为他既要为家里寄钱,又要省着钱来买书,想实现诗歌梦想。
这也是为什么海子在卧轨前饿了好几天的原因,不是他不想吃饱了上路,而是现实不允许他这样做。
其四:身患疾病
海子最终选择死亡,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患上了这样的疾病。
现如今,大家对抑郁症的不觉得陌生了,这样的病,曾经带走了很多人的性命。
抑郁症虽然不是一种残害人身体的疾病,但却是一种摧残人心理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