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农村通畅路建设注意事项(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工程主要做法)

农村通畅路建设注意事项(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工程主要做法)

更新时间:2024-04-25 02:06:49

农村通畅路建设注意事项

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农村道路点多线长,纵横交错,交通安全畅通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路无大小,安全畅通一样重要的理念,坚持交通事故可防可控思想,深刻认识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肯动脑筋,肯花气力,肯花钱财,使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合拍,与道路建设合拍,与人民群众期盼合拍。

二是要健全完善机制。交通设施是基础,而交通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是当前农村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最大短板。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模式标准。对农村道路要进一步明确建设和管养主体,落实经费和人员保障,对日常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在新建、改建、扩建农村道路时,交通安全设施要做到与城市道路一样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并组织安监、公安交管等部门人员参与验收,以此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建设不配套的问题。

三是要补盲交通安全设施。要积极完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体系,构筑起防降事故的坚固屏障。要通过增加交通信号灯、施划交通标线、安装交通标志、警示桩、隔离护栏等,来提升道路建设的安全性、高效性和交通设施的配套性。要加大对临水临崖、高路基、急弯陡坡、事故多发路段安全设施的建设力度,安装减速板、圆型凹凸镜,增设诱导标、加宽路基、建设停车场和会车点等,来减少交通黑点和堵点。

四是要强化技防建设。要在农村主要路段、路口、警务站、劝导站等地加强监控和抓拍系统建设,具有抓拍违章和治安查控等功能,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治安管理、秩序管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等新形势的需要。在农村与公路交结口要完善标志标线和安全提示,在集镇和主要路口要实行灯控路口和电子警察。对农村集镇街面和主要路段要设置严管街,清除乱停乱放,以技防来解决农村地区管理力量和人员不足问题,提升农路管理水平档次,消除农村交通陋习。通过监控和技防设施,实现对路全时段广覆盖管控,强化数据分析研判,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加强日常维护。交通设施日益专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专业技术团队维护机制,选用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专人专责,专司其职,以便更好地落实责任。可按市场化运作、购买服务的模式,聘请专业人士组成技术团队,专业人做专业事,加强农路交通设施的日常维护、修缮、调整、优化等。

一是市级负责指导检查和协调服务,安排市级补助资金;县级政府是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主体,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落实应承担的资金。

二是尊重群众和基层政府的意愿,群众愿意干、政府就支持,市县先建设、省里再补助。

三是要落实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实行项目公示制,在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公开项目实施的时间、规模、技术标准、资金来源、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监督电话等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按照“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履行工程验收程序。加大现场抽查力度,省交通运输厅对县级公路畅通工程、乡级公路畅通工程、乡村道路畅通工程抽查率分别不少于10%、5%和2%,市、县交通运输部门的抽查率不得低于省交通运输厅抽查率。严格执行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对不合格工程责令整改并按合同约定扣减相应的质量保证金。

五是部省补助资金必须全额用于工程直接费,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六是加强养护管理。县乡公路畅通工程和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后,由县、乡(镇)按照农村公路管理规定进行养护管理;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和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竣工验收后,参照《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规定的村道进行养护管理。建立健全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