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能是现代犰狳确实是中国人在很早发现的,这也是很多人说《山海经》是一部神书的论据之一。
另一种可能是,近代给这个原产于美洲的动物作翻译的时候,借用了《山海经》中这个异兽的名字。我比较倾向于后者。这样一种动物,除山海经之外,所有古籍都没有记载,是不是可以说明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代中国人是没有见过这种动物的。毕竟古代有点什么新鲜事都会报祥瑞,报凶兽。而即便中国人上古时期见过他,千年之后当人们再看到这种东西时,又怎么会精准地找到之前的命名,并且确定这就是古书中的记载呢?这种巧合的概率比较低。所以我更倾向于是后人附会。
山海经》是一部奇书,虽然它名义上是一部“地理著作”,实际上却是神话故事集。书里面众多的奇草异兽,体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至今读来,也让人兴趣盎然。至于它的成书年代和作者的族属,那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们且不去管它。“犰狳”这个名字出自《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柟,其下多荆芑。……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
这座不知在哪里的“余峨之山”,上面长的植物稀松平常,梓树和荆(荆条)、芑(枸杞)都在最常见的植物之列,柟(楠的异体)树少见一些,但在南方的山里也不难发现,古人早就知道楠木是良材。
唯独这种兽类实在奇怪——体形像兔子,长着鸟一般的长嘴,猫头鹰一般的眼睛和蛇一样的尾巴,见到人就睡觉,叫声和它的名字“犰狳”二字的发音相仿。
它还是一种不祥之兽,如果在山上出现被人看到的话,就预示着庄稼要遭受蝗虫之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