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这部被西方学者誉为“有史以来世界最伟大的百科全书”。作为曾经见证伟大中华文明的承载典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却有如昙花一现陨落,至今也是无数后人的一个遗憾。
无人能说清,无人能知晓,《永乐大典》就这样遗憾地散落人间各地,但就是从这些仅存的孤本里,依然能窥见,一个文明的灿烂辉煌和兴衰荣辱。
因此,每一本《永乐大典》都是绝唱,价值连城。
《永乐大典》搜集了永乐年间几乎所有的图书资料,相关内容的一字句、段落甚至整篇、整部书的进行摘引抄录,共计约3.7亿字,全部为手抄本。包含了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初,超过七千余种的善本古籍。
然而,目前全世界能知晓《永乐大典》,才区区不到500册,与全本11095册相比,存世量低于4%。这些零册分布在8个国家和地区,有的在图书馆,有的在拍卖行、收藏家手中周转,有的甚至在农家的墙壁上。不禁让人感慨,唏嘘。
版本稀少,保存艰难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靖难成功,决定编纂一部大型类书以彰显国威、名传青史,并令解缙、姚广孝等名臣主持编纂,集合当时最优秀的帝国精英参与编撰,期望这部书能集诸子百家之精华,成古今文献之大成。
前后耗时四年,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终于完成这部旷世之作。
《永乐大典》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故称其为“永乐正本”。
《永乐大典》成书之后,就珍藏于南京文渊阁之中。随后朱棣率文武百官迁入北京,这部大型类书也被运送过来。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文渊阁失火,其中《永乐大典》原稿也没有幸免于难。嘉靖年间,宫中再次发生大火,嘉靖皇帝对《永乐大典》一往情深,十分牵挂《永乐大典》的安危,便命令紫禁城侍卫及部分宦官,务必确保大典的完好。
大火之后,嘉靖皇帝出于安全考虑,于是下令重新誊写一套《永乐大典》,前后历时6年。至此,《永乐大典》总共只有两套存世。
为区分“永乐正本”,嘉靖年间誊写的版本被称为“副本”。
嘉靖驾崩后,据传言原书已随嘉靖皇帝葬于永陵,流传于世的是嘉靖年间的“副本”,然而就是这仅存的“副本”也是饱经沧桑。
明末战乱曾丢失部分,到清朝乾隆年间,仅存有8000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再次遭到洗劫焚毁,到光绪年间甚至出现一次性失窃百余册。到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永乐大典》又遭厄运,甚至出现书稿被侵略者用作砖块填塞,只有极少数被视为藏品掠走,流入海外。
到民国初年,清朝将《永乐大典》剩余残本移交至民国京师图书馆时,只有区区64册。
古籍重现,功在此书
辑佚古籍,是《永乐大典》对于后世最为重要的一项遗产。因为《永乐大典》是集合当时所有图书资料,所以保存了许多记载失传的古籍珍册,无数早已失传的珍贵典籍,就是通过《永乐大典》才重见天日。
早在清代,对《永乐大典》的辑佚工作就已经开始。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决定编修《四库全书》,为凸显这部书真正做到追本溯源,于是便下令《永乐大典》的辑佚工作。其中大约有
385部
古籍就是从《永乐大典》已经辑出摘录的。
年时期历史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关于宋元时期诗词集更是超过一百五十种。
但是,《永乐大典》的辑佚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乾隆皇帝为贯彻文化专制,坚持儒家正统理念,认为戏曲、佛道、小说等劣等杂流一律不允辑录,大量记载军事,科技,农学等著作被删去。
如今,从大典中打捞古籍的工作一直持续此外。由于《永乐大典》包罗万象,所以一些专家学者同时还辑录了几本的民俗著作,比如专门记录历代典故的宋代启蒙读物《金璧故事》,还有元代的《净发须知》,是民间文人墨客记录的关于古代理发的趣闻乐事。
再造回归,重获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永乐大典》作为
文化遗产的保护工得到更加重视,收集工作迎来了全新的面貌。
1951年,文化部和北京图书馆举办了一次联合展览,其中特地展现了来自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赠还的十一册大典。这次展览带来爱国热情,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关注,陆陆续续一些知名
人士、海外华侨和相关单位纷纷将手中的大典交于国家。
在多方人士和相关单位如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等多方面努力下,截止1965年,北图馆藏《永乐大典》已经有220册。成果颇多,进展显著。
总的趋势是发现新的零星册越发困难。大典流失最多的年代是乾隆到光绪年间,由于翰林院官员的盗窃行为,从一万册锐减到不足千册。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时,仅剩800多册,因此留在了国内的还是占据大多数。
为此,北京师范大学张升教授指出,国内再发现大典,难度艰巨且可能性较小,重点应该放在侵华列强等国,尤其是八国联军的八国作为首要排查。他提出要充分利用藏书链来寻找。比如沙俄及苏联曾掠走55册大典,虽然已归还52册,但还有3册下落不明。而越南河内远东学院曾经藏有4册,据说已被运往法国,查无实证。
等待的同时,国家层面启动了大典的影印出版工作。截至目前,已有海内外233册影印由国图出版社出版,占现存总量超过55%。
其中,中国大陆现藏的164册,海外13个收藏机构的69册都由国图影印出版。并且,这次出版采取仿真影印的形式,版式、行款、用料、装帧等全仿嘉靖年间副本,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
此外,对大典的全面修复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国图为此专门定制了一张张全新的书柜。现在,书柜里还有几十个空抽屉,就是日后新发现和回流的大典流出空间。
2021年6月17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国家图书馆合作签约暨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办。
初期有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规模,由字节跳动捐赠,其中优先修复《永乐大典》“湖”字册等珍贵典籍,以及培养100位古籍修复的专职人才。大典修复正在朝正面大踏步前进。
《永乐大典》作为一部旷世珍宝,它的身上藏着太多神秘和奇妙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不仅是无数先人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渊源流传的象征。保护文物,尊重文化,这是我们今天的人们所应当力行和发扬的。
其中,中国大陆现藏的164册,海外13个收藏机构的69册都由国图影印出版。并且,这次出版采取仿真影印的形式,版式、行款、用料、装帧等全仿嘉靖年间副本,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
此外,对大典的全面修复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国图为此专门定制了一张张全新的书柜。现在,书柜里还有几十个空抽屉,就是日后新发现和回流的大典流出空间。
2021年6月17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国家图书馆合作签约暨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办。
初期有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规模,由字节跳动捐赠,其中优先修复《永乐大典》“湖”字册等珍贵典籍,以及培养100位古籍修复的专职人才。大典修复正在朝正面大踏步前进。
《永乐大典》作为一部旷世珍宝,它的身上藏着太多神秘和奇妙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不仅是无数先人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渊源流传的象征。保护文物,尊重文化,这是我们今天的人们所应当力行和发扬的。
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