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部因素。
①家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奠基的、直接的、重要的,主要表现在家庭的气氛、家长的人格修养、家庭的教养方式三方面。
②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品德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校风和班风、教师的楷模作用、学校的德育课程和各科教学对学生品德的影响方面。
③社会因素。社会主流和非主流价值观念、社会风气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电视节目、各种广告、网络等大众传媒对学生具有导向作用;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榜样的作用不容忽视。
④同伴群体。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
(2)内部因素。
①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②态度定式。态度定式是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
③道德认知。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④智力因素。研究表明,智力程度与品德的发展呈正相关。
⑤受教育程度。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所提高。此外,个体的年龄、情绪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品德指的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依据社会道德行为体表现出的心理倾向。品德的结构包括知情意行,指的是四个方面,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有自己认知的结构和自己情感上的,以及自己意志上的和自己外在的表现行为上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