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西晋为何如此短命 司马家族到底怎么了(一次看完司马氏篡魏到西晋灭亡)

西晋为何如此短命 司马家族到底怎么了(一次看完司马氏篡魏到西晋灭亡)

更新时间:2024-03-30 20:44:41

西晋为何如此短命 司马家族到底怎么了

西晋(266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于公元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这大一统时期为时仅51年,倘由灭吴到五胡十六国开始计,则仅24年。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晋朝本身承接了东汉晚期至曹魏期间的割据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由于魏晋以来世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地位远超帝王(如司马氏篡曹魏),长期以来都令中国处于分裂局面。晋武帝时凭借其威望,又先后分封宗室郡国并都督诸州和实行占田制、荫客制,稍微限制世族的无限扩张。当晋武帝死后,发生八王之乱,失去了维系统一的重心,又再一次分裂。同时汉族北部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外族相继建立君主制政权,强大起来威胁到西晋政权,并最终酿成永嘉之乱,致国体瓦解。

二、西晋另一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东汉以来,大量游牧民族因各种方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一带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本身被世族收作奴婢。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形成割据势力,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西晋为何如此短命,因为司马家太能作了,正是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司马家是怎么花样作死的。

分封诸王

司马炎在出兵消灭东吴之后,志得意满,于是就开始思索怎么能把江山长久万代的传下去。经过总结曹魏的经验,司马炎认为只有分封司马家的人为王,才能让司马家拥有绝对的军事力量,这样司马家的皇位就能坐稳了。

说干就干,主意拿定之后,司马炎先将异性的王全部降为公,然后分封司马家的人到全国各地去做王,前前后后总共分封了27个王,大大小小的王国分布在全国各地。

王国分封之后,又规定了王国的军队规模,人数都在一万人以内。这样的诸侯国还不会对中央产生什么威胁,但是后来朝廷对诸侯国下放的权利越来越大,诸王逐渐掌握了封国的军事权利,这样一来诸侯国就越来越不受控制。

如果仅仅是拥有军队,诸侯国还不至于这么快就发展为称霸一方的诸侯,因为没有钱呀。这时候司马炎又来雪中送炭了,规定封国的税收三分之二交给国家,剩下的三分之一封国自己留用。这样一来诸侯国就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了。

接着朝廷又干了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把诸侯国的人事任免权也下放到诸侯国,诸侯国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了。

结果司马炎死后,各个诸侯开始轮番上台秀肌肉,史称八王之乱。当外族已经在国内肆虐之时,这些诸侯们不是想着怎么平乱,而是不闻不问,一门心思的在朝中争权,就这样强盛一时的西晋王朝轰然倒塌。

其实,封王的教训在西汉已经发生了,刘邦也是考虑到秦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王才会这么快就灭亡了,于是分封诸王,最终在汉景帝时爆发了七国之乱。这样的教训就摆在眼前,可是司马炎完全无视,这不就是作死嘛!

门阀制度到达巅峰

从东汉开始出现的门阀制度,到了西晋时期已经彻底成型。门阀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任人唯亲,阻止有才能的贫苦之人进入权利中枢,这种制度长期实行带来的弊端,在当时已经显现,按说司马炎应该加以限制,甚至是打破这种制度。

可是司马炎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在推行九品中正制之后,想尽办法维护这些人的利益,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豪门的局面。门阀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导致人才的大量流逝,这些人才在西晋朝廷没有出头之日,他们能去哪里实现心中的抱负呀,答案是外族政权。

外族政权正是有了这些被西晋排斥的汉族贤能的辅佐,才没有像匈奴一样一直呆在草原上,而是快速完成封建化的历程,开始从草原快速向内地发展,比如继匈奴之后称霸草原的鲜卑族,在王庭分裂之后,就开始大规模的内迁。正是这些得到汉人贤能辅佐的外族政权,最终灭亡了西晋。

深受儒家文化洗礼的汉族文人,竟然能主动辅佐夷族,可见他们对中原朝廷是多么的失望,把贤能的人才都挤兑到敌人那里,西晋真是作的可以呀。

总结

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在西晋朝廷的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