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掺杂的两种方法(怎么看掺杂和负载的区别)

掺杂的两种方法(怎么看掺杂和负载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4-03-20 00:03:25

掺杂的两种方法

掺杂的方法主要有扩散和离子注入,两种方法在分立器件或集成电路中都有用得到,并且两者可以说是互补的,比如说,扩散可应用于形成深结,离子注入可形成浅结。

掺杂法是指多种物质混杂在一起的加工手段,在化工、材料等领域中,掺杂通常是指为了改善某种材料或物质的性能,有目的在这种材料或基质中,掺入少量其他元素或化合物。 掺杂法可以使材料、基质产生特定的电学、磁学和光学等性能,从而使其具有特定的价值或用途。

(1)热扩散技术:对于施主或受主杂质的掺入,就需要进行较高温度的热扩散。因为施主或受主杂质原子的半径一般都比较大,它们要直接进入半导体晶格的间隙中去是很困难的;只有当晶体中出现有晶格空位后,杂质原子才有可能进去占据这些空位,并从而进入到晶体。为了让晶体中产生出大量的晶格空位,所以,就必须对晶体加热,让晶体原子的热运动加剧,以使得某些原子获得足够高的能量而离开晶格位置、留下空位(与此同时也产生出等量的间隙原子,空位和间隙原子统称为热缺陷),也因此原子的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指数式增大。对于Si晶体,要在其中形成大量的空位,所需要的温度大致为1000度[C]左右,这也就是热扩散的温度。

(2)离子注入技术:为了使施主或受主杂质原子能够进入到晶体中去,需要首先把杂质原子电离成离子,并用强电场加速、让这些离子获得很高的动能,然后再直接轰击晶体、并“挤”进到里面去;这就是“注入”。当然,采用离子注入技术掺杂时,必然会产生出许多晶格缺陷,同时也会有一些原子处在间隙中。所以,半导体在经过离子注入以后,还必须要进行所谓退火处理,以消除这些缺陷和使杂质“激活"。

(3)与掺杂有关的问题:

①Si的热氧化技术:因为当Si表面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一层SiO2后,若要进一步增厚氧化层的话,那么就必须要让外面的氧原子扩散穿过已形成的氧化层、并与下面的Si原子结合,而SiO2膜是非晶体,氧原子在其中的扩散速度很小,因此,往往要通过加热来提高氧原子的热运动能量,使得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到氧化层中去,这就是热氧化。所以,Si的热氧化温度一般也比较高(~1000度[C]左右)。

②杂质的激活:因为施主或受主杂质原子要能够提供载流子,就必须处于替代Si原子的位置上。这样才有多余的或者缺少的价电子、以产生载流子。所以在半导体中,即使掺入了施主或受主杂质,但是如果这些杂质原子没有进入到替代位置,那么它们也将起不到提供载流子的作用。为此,就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热处理步骤——激活退火。

③Au、Pt等重金属杂质原子的扩散:重金属杂质与施主或受主杂质不同,因为重金属杂质的原子半径很小,即使在较低温度下也能够很容易地通过晶格间隙而进入到半导体中去,所以扩散的温度一般较低。例如扩散Au,在700C下,只要数分钟,Au原子即可分布到整个Si片。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