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流程
主要流程为:
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 殿试
通过者分别称为:
童生 →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殿试结果
会试通过者才有资格参加殿试,而殿试大概率是不会淘汰人的,就是重新考试排座次。参加了会试却没有通过的,都称之为举人。殿试结果通常分一、二、三甲。
一甲进士及第,就是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叫传胪。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名也叫传胪。
科举考试的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
大家熟知的,是考试地点设在各省的乡试。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
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 。
在古代,考试时间也是十分固定的,但并不限于一次考试,有的朝代有春考、夏考之分。
最后决出状元的“殿试”,一般安排在三月里的春天,即所谓“三月廷试”。
古代的考试时间,一般也分为三天,但不是像现在这样连着考,而是中间空出两天。
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三月份。乡、会两试的时间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
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
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
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