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美德。
我们要发扬传统美德,就要深入地去了解它,把握它的基本内涵。
1、要了解“勇”就得从它的源头说起。
在古代中国常见“勇”的写法有三种:
1.第一是从力雨作“动”,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以“雨”作声旁,以“力”作形旁。“动,气也。”意思是说,动即勇,是与气有关的,这种气不是自然的,而是由人从内向外散发的。
2.第二种是:从雨戈作“雨戈”。
3.第三种是:从心雨作“恿”,从心即与心有关,是与心有关的一种力量。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勇者,气也 。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意思是说,“勇”是一种能激发起人行动的“气”,这种“气”到达的地方,力量也会到达,心到达的地方,气也会到达。 心气力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所以古文的勇都从心。
2、现在对“勇”通行的定义有三种:
一是有胆量,敢做,如勇敢、勇气、勇士。
二是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招募的士兵,如兵勇。
三是一种姓。而《汉语大词典》将“勇”解释为勇敢勇猛。对于“勇猛”的解释是勇敢有力,“勇敢”是指有勇气有胆量,“勇气”则指的是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所以“勇”通常表达为“勇气”和“勇敢”。就其性质而言,勇属于道德意志范畴 ,只有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与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才称得上“勇”。而现代在此基础上有衍生出许多新意,像克服困难,拒绝诱惑,见义勇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