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双柳的典故

双柳的典故

更新时间:2023-04-20 14:13:02

双柳的典故

约在数百年前双柳地乃长江中下游河段中一"洲",洲长约70华里,洲上水草丰茂。在长水季节里长江与涨渡湖连为一体,江南的"白浒山"与江北"赛雨山"遥相呼应,江面很是宽阔。而此时的双柳在泛滥的江水中只露一丘,名曰龙川,川上两株百年老柳高数丈树冠遮天蔽日,几十里外可见,成江中一天然航标。过往船家远见双株柳就知要避让滩地而行,或是已距汉口不远了!又因一洲分江水为二,在长江的北岸边上,有一座小镇——双柳。此地原名“双流”,因长江此处有一山峡名曰“双流峡”。后来,传为“双柳”。另一传说是,在双柳镇的古龙乡,以前有两颗年岁很大的柳树,所以名“双柳”。

在双柳镇的刘镇乡,有一个村叫孙洪村,孙洪村由七个小组组成,聚居三大姓氏家族:孙、雷、王。

双柳南面长江,过江对面是鄂州市白浒山。西面阳逻镇(现阳逻经济开发区)以前是山区,北面有“晒雨山”。

早在清光绪7年(公元1881年)就在双柳地始设双柳铺中和乡,属黄冈县管辖,民国37年(1948年)改设刘集乡,开始修建土堤拦住江水,使其不再年年泽国,岁岁水患!1958年改设长江人民公社,1975年更名为双柳人民公社,双柳在大革命时期,曾诞生了鄂东西部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冈西特支;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第五师重要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在这块土地上,哺育成长了魏文伯、魏梦龄、林少南等一批革命人士,李先念、张体学、刘西尧、陈少敏等革命者曾在此生活战斗过。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