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好的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
小学教育时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间一个孩子在生理、心理、智力、学识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以单纯智育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即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发展前途。这种认识方法忽略了学生在人格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需要。随着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认识的不断加深,教师们开始对学生的智力水平、情感变化、自信心、动机因素、人格塑造、耐挫能力的培养等因素发生兴趣。同时我们也试图以这些非智力因素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思想
心理辅导也是思想交流的艺术。教师要教好学生知识,光靠业务本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珍惜现今的学习时间和机会,掌握心理健康辅导的技巧,可更好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表现不良的学生,要善于理解他们的苦衷,多讲鼓励、肯定的话语,促使他们彻底改变对自我的认识,改写人生的路途。
(三)更好地建立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润滑剂,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态度及其授课内容的兴趣。心理健康辅导可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信任,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护,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与投入。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资本。反之,学生无心学习,上课捣乱,必然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热情。教师要把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四)更好地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
学生成长的好坏与其家长的关注有极大关系。由此,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络,要求他们协助校方督促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作业要求。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低年级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中年级可以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年级以体验和调适为数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