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诛人者必诛心”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消灭某人的肉体不如揭露、谴责这种人的动机、思想、用心来得重要。这句话的出处是南宋范晔的《后汉书·霍谞传》:“《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这段话表达的是,根据《春秋》的原则,要根据动机定过错,宽恕事实但惩罚动机。许止虽然杀了君主,但因为没有个人恶意,所以无罪;赵盾虽然没有亲自杀君,但他是贼首,所以还是被定为杀君之罪。
此外,“诛心”的含义还可以理解为对人的思想或用心进行揭露和指责。这种观点认为,伤害别人的心智的行为是非常严重的,应该受到相应的惩处。
"诛心之律"也是一个与"善诛人者必诛心"意思相近的词语,它指的是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所谓“诛心之论”,指在批评对方之时,不针对对方的行为、语言谈问题,而是绕过行为、语言去指责对方此行为、语言的目的、动机。
因此,"善诛人者必诛心"不仅仅是消灭人的肉体,更重要的是揭露和谴责人的动机、思想和用心。这也是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需要深入理解和运用的道理。
诛人诛心意思是消灭某个人的肉体,不如揭露、谴责这种人的动机、思想、用心。
出处:
南宋范晔《后汉书·霍谞传》:“《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译文:
《春秋》的主张,根据情由定过错,宽容事实惩罚动机,许止虽然杀君,但是无罪,赵盾虽然没有亲自杀君,但他是贼首,所以还是被定为杀君之罪。
扩展资料:
近义词:
诛心之律
[成语解释]诛心:凭推究别人动机来判定罪名。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
[典故出处]鲁迅《忽然想到》:“心的反抗,那时还不算什么犯罪,似乎诛心之律,倒不及现在之严。”
[近义词]诛心之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