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建盏在烧制中是如何形成花纹的 这个难度有多大(建盏的图案是怎么烧制出来的)

建盏在烧制中是如何形成花纹的 这个难度有多大(建盏的图案是怎么烧制出来的)

更新时间:2024-04-11 07:45:10

建盏在烧制中是如何形成花纹的 这个难度有多大

您好,建盏在烧制时,花纹是通过釉下彩或刻花等技巧形成的。其中,釉下彩是将颜料涂在未经烧制的陶器表面上,然后再施以透明或半透明的釉料,烧制后花纹会浮现出来。而刻花则是在烧制前将花纹刻在陶器表面上,烧制后花纹就会呈现出来。

这个过程的难度不小,需要经验丰富的陶艺师掌握精湛的技巧和细致的耐心。釉下彩需要掌握颜料的配合比例和施力的力度,以及掌握透明或半透明釉料的施加方式,才能使花纹清晰、色彩鲜艳。而刻花则需要掌握刻花工具的使用技巧,掌握刀法和刀势,以及对陶器表面的了解,才能刻出细致、准确的花纹。

建盏的花纹都是建盏大师通过烧制技艺实现的,而不是画笔勾画出来的,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要烧制一只不错的建盏,非常的难,往往烧制一件完整或者近乎完美的建盏,需要大量的材料才可完成,因此也就非常难得一只好建盏,很多都是有市无价。

(1)坯的制约

建盏的坯体材料是采用一些氧化铁含量高达8%左右的有色粘土配制,这些天然原料塑性差,收缩大,耐火度也不高。用这种泥料拉坯成型的茶盏,在干燥阶段就很容易变型或开裂。而氧化铁是助熔剂和发泡剂,在高温还原阶段不仅降低坯体耐火度,还易使坯体起泡,实际上这种坯泥只适宜制陶。由于建盏斑纹须在1300℃以上的还原焰中形成,坯体在这种条件下,极易产生变型、起泡等缺陷,宋代建盏坯中含有粗颗粒石英,虽然对克服这些缺陷有帮助,但容易造成釉面有颗粒凸起的毛病。如果采用氧化铁含量较低的粘土,或采用瓷土加氧化铁制坯,虽可提高耐火度,但烧出的釉面斑纹效果不佳。这表明坯体的化学和矿物组成对釉面斑纹有重大影响。南宋时期福建其它窑口兔毫效果不好,与坯铁含量低有直接关系。

(2)釉的制约

建盏釉层厚且流动性大。施厚釉是釉色的需要,釉色包括釉的底色和釉面斑纹。釉层太薄,釉不黑,釉薄处呈酱色。再则,釉层薄,兔毫斑纹短,不流畅。油滴(即鹧鸪斑)斑点也不大,所以施厚釉是必要条件。但是,高温厚釉给建盏带来的缺陷是很难克服的。一是釉厚干燥收缩大,易使釉层开裂,与坯粘不紧,烧时易缩釉或脱釉。二是建盏在1300℃高温烧成,此时釉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大,使釉层从上到下逐渐加厚,釉层厚度上下不均,对斑纹的形成影响很大。

(3)温度的制约

建盏烧成温度高且范围窄。

如上所述,烧成温度高易使建盏坯起泡、变形。釉下垂粘底。而烧华北油滴因温度低(约1240℃),用黑坯就不成问题,即使釉厚也少有聚釉现象,更不易流下粘底。因为釉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降低。

建盏烧成温度高,是釉面斑纹的需要。温度过低,斑纹稀少,甚至无斑纹,所以建窑鼎盛时期许多黑釉盏是烧兔毫、油滴、曜变时温度过低或还原过头造成的,而不是刻意烧制的。

(4)还原气氛的制约

兔毫、鹧鸪斑、曜变斑纹要在还原气氛下形成,在氧化气氛下釉面少有斑纹。这说明构成斑纹的物质需要在还原条件下产生。但建盏釉属于铁系结晶釉,结晶的物质是铁氧化物,氧化铁中有二价铁和三价铁,还原使三价铁变二价铁,二价铁是强熔剂,易回熔到釉中,使得结晶物质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影响斑纹的形态和色彩。建盏釉与其它结晶釉(包括铁红釉)在烧成方面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构成斑纹的物质不稳定。普通结晶釉晶体物质在析晶时稳定存在。即使是华北油滴,在有釉的地方就有斑点,斑点的大小和分布与气氛无关。

通过上述四个制瓷因素的讨论,可以知道各种不同斑纹的建盏的烧制难度。这是由建盏的坯釉性质(内因)和火的变化条件(外因)决定的。在陶瓷烧制时,哪怕能减少一个因素制约,难度就减少很多。在土与火交融的过程中,使建盏毁坏的因素很多,也就是变数很多。越难烧的釉色变数越多,任何一个变数没有掌握好,造成的缺陷不是一般的小缺陷,而是致命的。这是建盏在烧制方面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