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据传起源于四川地区,最早的叫法记载于《燕翼诒谋录》中的:
“仁宗诞日,赐羣臣包子。”
宋仁宗过生日的时候,赐给群臣包子,不过当时的包子其实是馒头的一个别名。
北宋陶谷的《清异录》中的记载,最早的包子叫法的出现:“五代汴梁阊阖门外有‘张手美家’食馆,以卖节令食物为主,伏日有一款‘绿荷包子’。”“绿荷包子”主要是用荷叶做馅料,入伏时食用,具有解暑的作用。
后来慢慢的包子的馅料越来越丰富,等到北宋仁宗前后之际,包子成了馒头的另一种的称呼,再慢慢地馒头变成了无馅的发酵面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主食白面馒头,而包子则是有多种馅料的“馒头”。
其中山东龙口的,大槐树下包子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明朝时,北民南移,山东广济寺旁的大槐树作为晋民外迁地。晋民自知分别在即,再见无望,便大槐树下,宰杀家中猪羊,烹其肉,碎其排骨包于发好的面中,蒸熟后分而食之,意思为虽骨肉分离,但亲情不弃,仍为一体。后经迭经朝代变换,技艺在民间断续传承。
原来包子还有这样的历史,你之前知道吗?
关注@8珠圆玉洁,每天进步一点点,积沙成塔,成就更好的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