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农耕社会的四大特征(中国农耕社会现状)

农耕社会的四大特征(中国农耕社会现状)

更新时间:2024-03-28 17:00:51

农耕社会的四大特征

农耕文明的基本特征有以下5点,第一个特征是它的传承性。 第二个特征是对土地的依赖。第三个特征是温和性。第四个特征是无法形成真正的奴隶社会。第五个特征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制度。

农耕文明的基本特征为男耕女织,规模小,分工简单,自给自足,不用于商品交换。

农耕文明的格局主要为南稻北栗。

北方

北方的原始农耕以旱地农业为特色,这与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春秋冬三季干旱寒冷,夏季高温多雨。该区域普遍存在的黄土,持水保肥能力低,但有较好的毛细作用。所以选择对肥力水分要求不高,幼苗期能抗旱的栗。

南方

南方的原始农耕以稻作农业为特色。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多湿润,所以选择了喜水作物水稻作为主要农作物。

中国的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

扩展资料:

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欧洲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与今天提倡的和谐、环保、低碳的理念不谋而合。

历史上,游牧式的文明经常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以致突然消失。而农耕文明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