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捉襟见肘出自庄子哪一篇文章(穷于应付出自庄子哪篇文章)

捉襟见肘出自庄子哪一篇文章(穷于应付出自庄子哪篇文章)

更新时间:2024-04-17 12:18:59

捉襟见肘出自庄子哪一篇文章

“捉襟见肘”出自《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捉襟见肘”造句:

1、妈妈说这段时间家里的经济困难,已经捉襟见肘了,要节省开支。

2、那个乡的财政已捉襟见肘了。

3、如果能量入为出,自然可避免每到月底就出现捉襟见肘的窘态。

3、最近孩子上大学,又买了房子,我家经济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4、公司已处于捉襟见肘的窘迫境地,看来已距倒闭不远了。

捉襟见肘出自《庄子·让王》篇。捉襟见肘,汉语成语,读音为zhuō jīn jiàn zhǒu,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意思:曾经三天不能生火作饭,连续十年不曾添制新衣,戴上帽子便拉断了帽带,拉过衣襟就露出了手臂,穿起鞋子就露出了脚跟。

扩展资料: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