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在古文里的意思大部分与现代汉语字义相同。相同部分不列举,只回答不同部分。 现代汉语不再使用的实词意义主要有:
1、并列,并行。 如:《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方船指船只并联,现代汉语指方形的船。 再如:两车并排行驶称“方轨”,并排的窗户称“方轩”。
2、等同,相当 。同“仿”。 如:《战国策》:“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齐、 韩相方,现代汉语用“相仿”。
3、表示比拟。 如:吕布使用的“方天画戟”,其中的方天为“可与上天相比”。
4、辨别。 如:《国语·楚语下》:“民神杂糅,不可方物。”——方物即“分辨事物”。
5、指周遭,四旁。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宅,沿住宅周边。
6、道理、学问。 如:《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立方,建立学说。 再如:“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大方之家耻笑。大方之家,有大学问的人。 此外,“方”作副词、介词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主要有: 1、对应现代汉语“刚才”。 如:方才;如梦方醒。 2、对应现代汉语“正要”、“正当”、“正在”。 如:“守门卒方熟睡”;方兴未艾。“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3、对应于“在”、“当”。 如:“方其盛时必毁”;“方今之时,仅免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