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古代如何选宫女(古代选宫女的十四种方法)

古代如何选宫女(古代选宫女的十四种方法)

更新时间:2024-03-13 23:31:06

古代如何选宫女

一、古代宫廷历史的特色

常言道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三宫六院的规模,这七十二妃的数量,院落殿堂要打扫,皇帝和这些贵妇人还要生活,总得有人打理,于是中国古代宫廷中的两大特色就应运而生了,太监和宫女。

宽泛的来说,皇宫中所有的女人都可以称其为宫女,包括妃嫔以及侍女,不过慢慢的宫女的意思就狭义化了,通常指宫中供役使的女子。这些女子,如果升级为管理郡主日常事务的,还可以授予一定的品级,就像官员一样,享受俸禄,而其他则是普通的侍婢、织婢、舞女等。不那么严格的来说,就是分为管理事务类、劳务消遣类。

二、宫女的来源

(一)周朝以前的奴隶社会。

皇宫中的奴婢,不仅仅是宫女,通常是通过战争俘虏来的,在当时,人口作为战利品的方式很直接,把敌人的老婆、把战俘掳掠回自己的国内,作为服侍自己的奴隶。同时,也有一些罪犯的妻子也是会被充入宫中的。

(二)周朝以后的封建社会。

进入封建社会,宫女主要由掳掠这种粗犷直接的方式慢慢转变为选拔。过程和现在的选秀节目差不多,皇帝颁布诏令,从民间、官员、贵族中海选,通过海选后,根据此次选拔的名额,再由专人(嬷嬷、太监、画官)等进行细致筛选。选拔宫女的标准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帝和皇宫体制的要求。

1.相貌肤色。皇帝作为皇宫中唯一的雄性动物(太监不算),赏心悦目是其基本要求。虽然大多数宫女进入皇宫,一辈子都可能没见过皇帝,这也就意味着皇帝也没见过这个宫女,但是,万一皇帝遇到了呢?总不能歪瓜裂枣吧,否则,那些把关选拔的人岂不是遭了殃。不过,宫女的选拔,只要相貌端正,仪态基本上端庄(因为后期会培训)便可以。

2.家庭出身。古代在选拔宫女时,会有一个“良家子”的要求。所谓良家子,就是出身良家的子女或清白人家的女子,非医、非巫、非商贾、非百工、非奴非娼。这应该是相当于政审,不同家庭性质成长起来的孩子,其性格和认知是不同的,抛开比较极端的奴、娼之类,其他几类人更多的混迹于社会,习惯于尔虞我诈,成分复杂,子女的思想定然活跃,不易管理。同时皇帝的安全是大事,良民家庭社会关系简单,子女思想单纯,从而成分比较容易筛选。

3.年龄范围。皇帝选宫女,绝对不会选择人老珠黄的,一定得是年轻女子,富有青春气息的,通常,宫女的年龄在13到20岁之间。

三、来个实例,看看怎么选宫女由于作为侍女性质的宫女地位较低,像万历皇帝的母亲能够从宫女能够受到皇帝临幸而最终成为一朝太后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如果不是这样,历史上哪会有她的名头呢?从而古代一些文学作品中,对这些侍女的选拔记载很少,我们就从皇帝选妃中一窥梗概吧。《明懿安皇后外传》记载了明熹宗的选妃过程。

海选阶段,全国共选出了5000名符合基本条件的女孩。初选时,主要以体态体型为标准进行筛选,100人一组,按年龄大小站好,偏高偏矮的、偏胖偏瘦的一律淘汰,这一轮被刷下去1000人左右。

第二轮是对外表皮肤进行检查,同为100人一组,五官、发质、皮肤、腰围等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外露皮肤上不能有痣以及其他赘生物,否则也一律刷掉,这一轮被筛选掉近2000人。

前两轮以观察为主,第三轮就要进行量化的测量了。对手腕粗细、脚掌大小进行测量,同时还要对气质进行初测,还要把那些举止看起来就轻浮不成体统的刷掉。

第四轮体检,主要是对这些女子的生理情况进行检查,由老宫女带到密室,看有没有狐臭,身体是否健壮(请允许笔者用健壮一词,在古代生育都是顺产,气若游丝如林黛玉那种,即便嫁为人妇,也很难过生育这关,当然此健壮只是相对而言,不等同于对男性健壮的评价)。检查是否满足基本的生育条件。

第五轮,经过前四轮密集的筛选,5000人能留下的不过2、300人,这一轮将对这些人进行一段时期的观察,看她生活习惯、说话态度、智力情商、待人接物、人品高下、道德优劣等等,总之,前四轮算是对外在的筛选,第五轮则是对这些女子内在的德智考评,经过这一轮,只能剩下50人,这50人最后都成为了明熹宗的妃子。

四、宫女的生活一入侯门深似海,何况是宫门。

大多数被选为宫女的家庭,特别是平民家庭,都是不愿意的。按说皇室待遇优厚,为什么会有不愿意呢?宫女地位低下,且皇宫内勾心斗角,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成为替罪羊了,那些土鸡变凤凰的情况是少之又少。

而且,宫女被临幸并不意味着可以一步登天,相反,可能会遭到那些嫔妃妒妇的迫害,大多数情况下,皇帝是根本不知情的,这些宫女最终死无葬生之地。远在家乡的父母,连自己的女儿死活都不得而知,岂不悲惨?宫女一入宫中,通常要待到30岁才允许离开。等到30岁出宫时青春已经逝去,感情就那么被蹉跎。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