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红屋对后世的影响(红糟房还是红槽房)

红屋对后世的影响(红糟房还是红槽房)

更新时间:2024-05-10 21:54:08

红屋对后世的影响

莫里斯红屋

莫里斯的“美术家与工匠结合才能设计制造出有美学质量的为群众享用的工艺品”的主张影响下,英国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工艺品生产机构。

简介

19世纪末,在英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威廉-莫里斯的“美术家与工匠结合才能设计制造出有美学质量的为群众享用的工艺品”的主张影响下,英国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工艺品生产机构。1888年英国一批艺术家与技师组成了“英国工艺美术展览协会”,定期举办国际性展览会,并出版了《艺术工作室》杂志。威廉-莫里斯的工艺美术思想广泛传播并影响欧美各国。这就是所谓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莫里斯红屋

但是,由于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对工业化的意识认识不足,加上当时英国盛行浪漫主义的文化思潮,英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人物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进入20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装潢,追求表面效果,结果使英国的设计革命未能顺利发展,反而落后于其他工业革命稍迟的国家。而欧美一些国家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得到启示,又从其缺失之处得到教训,因而设计;思想的发展演变快于英国,后来居上。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中叶后出现在英国的美术流派。它反对新兴的机器制品,在建筑上,它主张用浪漫的“田园风 格”来抵制机器大工业对人类艺术的破坏,同时也力求摆脱古典建筑形式的束缚。

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性建筑有:魏布设计的莫里斯红屋和美国甘布尔兄弟设计的甘布尔住宅。

“红屋”建成后,莫里斯与几位好友建立了自己的商行——“莫里斯商行” ,自己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这是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于英国的众多工艺美术设计行会的发端。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另外,在印刷、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莫里斯的理论与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建筑师,如沃赛、马克穆多和阿什比等人,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从而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产生。尽管有其先天的局限,但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另外,还强调设计应“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并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为全世界的设计革新运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莫里斯个人经历

莫里斯于1834 年3月24 日出身在埃塞克斯郡(Essex)的一个富商家庭。在17岁那年,他随母亲一道去参观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一方面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博览会的建筑——“水晶宫” 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而“水晶宫”展出的内容却与其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视任何基本的设计原则,其滥用装饰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为市场生产的商品。莫里斯对于当时展出的展品很有反感,这件事对他日后投身于反抗粗制滥造的工业制品有密切关系

莫里斯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在那里他受到了拉斯金的设计思想的影响。拉斯金是一位作家和批评家,他通过极富雄辩和影响力的说教来宣传其思想,在反对工业化的同时,拉斯金对建筑和产品设计提出了与若干准则,比如“师承自然、忠实于传统材料”等。这些思想引导莫里斯走上了艺术与设计道路。在游历法国之后,莫里斯对哥特式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入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学习建筑,从而开始了他的设计生涯。

莫里斯对于新的设计思想的第一次尝试是对他的新婚住宅“红屋”的装修。为了给新婚家庭购买生活用品,小商店,竟无法买到一件令他满意的家具和其它生活用品,这使他十分震惊。在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下,他自己动手按自己的标准设计和制作家庭用品。在设计过程中,他将程式化的自然图案、手工艺制作、中世纪的道德与社会观念和视觉上的简洁融合在了一起。对于形式、或者说装饰与功能关系,依莫里斯看来,装饰应强调形式和功能,而不是去掩盖它们。

产生的影响

莫里斯是一位复杂的人物,在政治上和设计上他是激进的,但他又深深地迷恋传统,有时还体现出强烈的浪漫色彩。他是一位积极的社会主义者,主张社会平等和反对压迫,但在其晚年却出现了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他的社会主义理想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他的设计又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昂贵,他所接受的设计委托多是豪华宫殿的室内装修设计。因此,要全面了解莫里斯,我们必须将他的理论与他的实际工作分别开来。前者体现了他对未来“乌托邦式”的理想,后者又不得不与英国工业化的现实相适应。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正是这一时期设计改革家们的共性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