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清三代民窑盘子底足特征(清中期民窑瓷器底足特征)

清三代民窑盘子底足特征(清中期民窑瓷器底足特征)

更新时间:2023-12-23 16:44:02

清三代民窑盘子底足特征

一要认真观察修足工艺。明代瓷器罐、瓶底足墙多采用削足工艺,盘和碗

底足常有跳刀痕迹;清代瓷器盘和碗底足墙大多修成“泥鳅背”状,露胎的盘和罐底常有旋纹。总的看,老瓷器修足自然顺畅,新仿品修足呆滞、生硬。

二要认真观察款识。瓷器款识一般都处在底部。鉴别款识真伪主要是要了解每个时代款识的特点,特别是要了解字体的写法,进行仔细对比,从而得出鉴别结果。

三要认真观察底足上“火石红”和棕眼的真伪。很多明清瓷器(尤其是民窑瓷器)底足上有“火石红”和棕眼,要看这些“火石红”和棕眼是否是人为做出来的。

四要认真观察自然磨损痕迹。大多数古瓷器因长期移动磨擦,底足会变得较为平滑;新仿品底足没有自然磨损,用手轻抚之会有滞涩感。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