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
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
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原文:梦江南·千万恨唐代: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
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
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三、四两句,初读起来很是平淡,仔细玩味却觉得是妙手天成。
这两句是从侧面阐述其“恨”之深。
女主人既有千万恨,其“心里”有“事”是理所当然的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知”。“恨”是一种无形的心理情绪,是难以把握和捉摸的,而词人却善于借景将它烘托出来:像风掠过水面时荡起的阵阵涟漪,像花儿随风落去时的缤纷缭乱,像悠悠白云在天空摇曳时的飘忽迷离,这样一来,抽象的“恨”就变得形象、可感了,使人们能够清晰地体验到它的纷乱、动荡的状态,也增强了词的审美价值。“摇曳碧云斜。”
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替的黄昏,摇曳是程度不怎么明显的动荡,是轻轻移斜了角度的晃动。
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却状出了凝望暮色与碧云的女主人的百无聊赖之态,说明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