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时间不长,一百三十五年的时间。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的政权,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建立的十六个政权为主,因此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
但事实上入侵的少数民族不仅仅只有五个,政权数目也远非十六个。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北魏帝国统一华北,135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结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南北对峙,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军事制度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诸国多实行异族分治制度,或称为胡汉分治制度,在一国之中,实行两种不同的军政体制。对汉族人民,仍按汉族的传统方式进行统治。
对胡族,则按各自的部落传统进行统治。在军队形式上大致同西晋兵制,具有中军、外军组织及都督、将领等职务。中军直属中央,编为军、营,主要保卫京师;外军为中央直辖的各州都督所统率的军队。
在兵役制度方面,则是实行本族全民皆兵制度,并兼有魏晋世兵制的特点。只要是凡识于战斗的本族人民,皆作为军队基本兵力。
其他人民方面皆实行征兵制,征发各郡、县的各族人民补充军队。其中汉族兵的来源,还包括来自投降的坞堡和招募的农民,一般都是终身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