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为西、木。
部首:木
结构: 上下
笔画:10
栗
汉语汉字
“栗”,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ì,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
“栗”的基本含义为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如栗色、火中取栗;引申含义为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如战栗。
在日常使用中,“栗”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坚实,如栗理、栗然。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栗
注音 ㄌㄧˋ
郑码 fjf
平水韵 入声四质
字级 一级字
字源演变
“栗”,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一棵树长着许多带刺的果子,这就是“栗”树,后来假借为因恐惧或寒冷而发抖的意思。
现在又将“慄”回复为“渠”,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秦朝小篆中发现,“栗”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栗”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栗的字源演变
栗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拼音
lì
名词
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坚实,供建筑和制器具用;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叶子可喂柞蚕
Chinese chestnut;hairy chestnut
栗主、栗跗
哀公同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论语》
任一种栗属的乔木或灌木结的可食的甜味坚果
chestnut
栗黄、栗爆
果至于梨栗枣之类。——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姓
形容词
谷实饱满
plump-eared
凡苗自函活以至颖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天工开物》
坚实
solid
栗理、栗然
缜密以栗,知也。——《礼记·聘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质切,音慄。【说文】作㮚,从木。其实下垂,故从。【周礼·天官·笾人】馈食之笾,其实栗。
又坚木也。【公羊传·文二年】虞主用桑,练主用栗。
又谨敬也。【书·舜典】宽而栗。
又坚也。【礼·聘仪】缜密以栗。
又威严也。【司马法】位欲严,政欲栗。
又百穀实不秕谓之栗。【诗·大雅】实颖实栗。
又栗烈,风寒也。【诗·豳风】二之日栗烈。
又蹙也,谓越等。【仪礼·燕礼】栗阶不过二等。
又表道树曰行栗。【左传·襄九年】魏绦斩行栗。
又觱栗。【明皇杂录】本龟兹国乐,亦曰悲栗。
又菱曰水栗。【武陵记】两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谓之水栗。
又【方言】秦俗以批髮爲栗。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栗县属沛郡。
又姓。【风俗通】燕将栗腹。
又【集韵】【正韵】力蘖切,音裂。破裂之意。【周礼·冬官考工记】工人居干之道,葘栗不迆,则弓不发。
又叶力蘖切,音勒。【苏轼·中秋月诗】唤酒与妇飮,念我问儿说。岂知衰病后,空盏对梨栗。○按《说文》收部,今倂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栗”字头,请参考“㮚”字:)
木也。从木,其实下垂,故从。古文㮚从西从二。徐巡说:木至西方战㮚。力质切。
说文解字注
栗木也。三字句。旧删栗字,非也。叚借爲战栗。从木,字今补。会意。力质切。十二部。其实下,故从。说从之意。
古文㮚。古锴作籒,今依大徐。籒文从三,则籒文㮚亦当从三。玉篇曰:籒文是也。疑许书本一古一籒并载,转写佚乱之。从西。
㢴部曰:古文㢴。疑篆体当从卥,隶变作栗者,取古文从西之意。从二。徐巡说木至西方战栗也。引徐说,说从西之意。后汉书杜林传曰:泲南徐巡始师事卫宏,后更受林学。
林于西州得桼书古文尙书一卷,虽遭艰困,握持不离。卫、徐能传之。于是古文遂行。论语: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字从西者,取西方揫敛战栗之意。
葢尧典、皋陶谟宽而栗,壁中古文尙书作,而徐巡说之如此也。陧,凶也。亦徐说秦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