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音不够集中,由于用嗓子去“喊”,声带发声面积过大,声音过于发散,导致声音听上去像是在喊。有一个声乐的概念叫做“点小”,大概的意思是,唱歌的时候,声音要尽量集中。题主在中低音的时候,可能感觉问题不算太大,声音越高,越感觉问题明显。可能很多高音都可以上的去,但是就是听起来像是喊,其实这是因为,通过“喊”上去的高音,缺乏气息的支撑,声音发散,不集中,哪怕上去了,也没有穿透力。其实中低音也一样,唱一些抒情的歌曲,声音的“点”,如果过大,也会破坏歌曲的美感。像我们熟悉的林俊杰,王力宏,在“点小”这一点上,就做得很不错,声音可以做到集中,具有穿透力。那么,如何做到点小呢?试着把嗓子放开,发“啊”的长音,“啊~~~~~”,你会感觉,声带的振动面积比较大,声音不太集中,有些发散。然后,试着收着一点,发“一”的长音,“一~~~~~”,你会感觉,声音似乎和刚才相比,比较集中,就像一条线一样,从口中发出来,而不是发散开来。所以,我们要用发“一”的方式,去发“啊”这个音。继续发“一”这个音,然后转为“啊”,就像这样“一一一一,一啊一啊一啊一啊,啊啊啊啊啊~”,声音是连续的,就是用发“一”的这个声带状态,去发“啊”,你会慢慢找到“点小”的感觉,感觉声音是集中的,没有之前那么发散。渐渐找到这个感觉后,尝试着用“点小”的技术,去唱一下中低音歌曲,有意识地把歌曲唱得柔情一些。如果你录下来,你会发现,把发声面积减小,声音更集中之后,录了之后听下来感觉更细腻,也更好听。2.没有良好运用气息,纯粹使用真声,缺乏高位置共鸣,没有掌握换声技术。其实对“换声”,我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也不敢说太多。但我觉得,题主所说的“声音干瘪,不圆润,不立体”,是因为,除了发声点过大以外,声音缺乏高位置的共鸣。以我的理解,声音全部从胸腔喉腔走出来,自然会丧失立体感。比如陈奕迅的《好久不见》,明明是一首中低音歌曲,为什么他能唱出立体感?因为他用到了换声技术,有丰满的高位置,才能处理出耳语摩擦的诉说感。最高票的答案也说了,想要在高音区克服“大白嗓”,的确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业余爱好者的话,在KTV扯着嗓子喊几首歌,上到g2,a2乃至b2的高音,能喊上去也挺爽的。毕竟很多专业歌手,都很难在高音区游刃有余。其实进入中音区,就可以运用换声的技术了。有些歌明明不高,每一个音都能唱的上去,可是就是唱不出那种感觉来,这个时候,如果你只会真声,声音里没有高位置,就很难处理好了。具体要做的话,我也不太好说,毕竟自己也是个半桶水。最高票答案说的很好,气泡音练习保证低喉位,带动气息。腹式呼吸法,提供充足的气息推动声带运作。有了气息的支撑,慢慢去找到鼻腔头腔的一些位置,就可以摸索出一些关于换声的东西来,在中音区也可以处理好一些歌曲了。高音区的话,要在做好气息,换声,点小的基础之上,运用闭合,关闭之类的一些技巧,才能拓宽音域,用“混声”来处理一些高音。当然,这个过程就任重而道远了,我个人也是万里长征才刚走几步。。。不过无论如何,练气息,是绝对没错的。哪怕是“喊”高音,也要气息充沛,声音才能结实啊。我有些朋友也不会太多高音技术,就是气息处理的好,嗓子给力,在KTV唱几首高音歌曲,虽然高音质量不高,但能唱上去也挺嗨呀,唱歌玩,就图个乐呵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