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黄鹤楼的传说有什么寓意啊(黄鹤楼有什么美好寓意)

黄鹤楼的传说有什么寓意啊(黄鹤楼有什么美好寓意)

更新时间:2023-12-23 05:22:04

黄鹤楼的传说有什么寓意啊

鲁班和吕洞宾的建楼传说一方面寄寓了人们对能工巧匠和法力无边的神仙的崇敬,颂扬了机智聪慧;一方面衬托了黄鹤楼作为建筑物本身的艺术魅力。

黄鹤楼的传说  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其中十分著名的一个是说有一位名叫费伟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 后来人们为怀念费伟,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崔颢的诗与此有关,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

由此流传开来它的另一个传说:黄鹤楼原为一辛氏人家开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舞剑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黄鹤楼曾被毁多次,自三国时建成以来,屡建屡毁,光明清就毁了7次,光绪年间就毁了一次后来清政府就没建过,原来高3层楼的黄鹤楼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间建成,有5层楼高,更加雄伟,除地址变化外,基本没什么变化。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 修。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

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