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郑板桥山居古诗的意思(山居古诗翻译及赏析)

郑板桥山居古诗的意思(山居古诗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4-02-12 12:32:37

郑板桥山居古诗的意思

郑板桥《山居》诗

一间茅屋在深山 白云半闲僧半闲

白云有时行雨去 回头却羡老僧闲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在郑板桥传世墨宝中多处可见。在《板桥手书七绝十五首长卷》中排第十一。板桥喜欢与僧道交游,以僧道入诗,与僧道唱和的作品比比皆是。在思想上,板桥确实根深蒂固的受到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虽然板桥常用佛教题材创作,但却与佛教思想靠不上边。从整组诗中不难看出,板桥在效仿陶渊明所塑造的五柳先生。诗中的“老僧”就是板桥为自己塑造的形象,用的是极其夸张的泼墨、大写意手笔。

老僧怎么会到深山盖间茅屋独居呢?我们不难从组诗中的另一首诗中找到答案。

一池荷叶衣无尽 满地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往处 却移茅屋向深居

板桥向往回归自然,向往道家无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满池的荷叶,是他穿不完的衣服;开满花儿的松树,自然会结松果,他有吃不完的松仁。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他比五柳先生更有条件、更幸福,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悠哉!闲哉!的过生活。为什么他又要躲进深山老林去盖一间茅屋独居呢?那是因为“刚被世人知往处,却移茅屋向深居”。

深山里的一间茅屋,就住着“五柳先生”化身的“老僧”。这“老僧”和天上的白云合起来,堪称一个“闲”字。(坊间有些重排版的《板桥文集》将这句“白云半闲僧半闲”误植为“白云半间僧半间”,这是不可宽恕的错误。)这个“闲”字,充份的体现了道家“无为”的精神。白云的“闲”不如老僧的“闲”,白云有它的天职要执行 ,就是去“行云布雨”,这称不上“闲”;因此,白云在执行任务的途中,时不时都要回头瞄一瞄老僧,打从心里羡慕老僧真正的“闲”。

这是一段拟人化的描写,写出了板桥的内心深处,写出板桥向往陶渊明的生活,更向往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五柳先生在郑板桥的笔下,摇身一变成为“老僧”,这一位“老僧”正在替板桥生活,正在替板桥过着“无为”的生活。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1]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