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有一句台词: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我们的人生。是啊,我们从小到大听了那么多道理,能说出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呢?朋友圈的鸡汤那么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却不喜欢了呢?
因为只给你了鸡汤,却没有给你一把喝鸡汤的勺子,这把勺子就是事物内在的逻辑。就好比一道数学题,别人告诉了你答案,你却不知道推理的过程,算不得真正学会。鸡汤是答案,推理的过程就是喝鸡汤的勺子。
比如,如何才能成功?每个人都能说出好几条成功的必要条件,努力、坚持、自信、勤奋、自律等等。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也都正确,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成功。讲道理谁都会讲,能做到知行合一才是最重要的。
领域不同,但是顶尖高手的心法却是相通的,不同行业的成功人士说出的成功秘诀往往雷同。可关键的问题是,你却无法照着秘诀复制别人的成功。
大道至简,大道理都是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王阳明先生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易行难,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能做到知行合一才是最重要的。
别人的鸡汤是他们自己人生的浓缩,那是人家用经历和实践熬出来的。你只是拿来当口号读,却没有亲身体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就是实践,知就是道理。
从小父母就教我们很多他们总结的人生经验,怕我们吃同样的亏,踏上他们走错过的老路。而我们往往不在意或者不相信,后来吃了亏跌了跟头之后,才想起父母的话诚不我欺也。
就像小马过河,小松鼠和牛伯伯说的话完全相反,但是他们都没有欺骗小马,说的都是肺腑之言,都是自己真实的人生经验。但是,小马不亲自过河,就无法知道别人总结的道理是不是适用于自己。
生活中,我们总是亲自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会拍着脑袋恍然大悟。此时你悟到的道理才会进入你自身的认知体系,如果有过几次类似的经历,又验证了同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才会成为你信奉的信念。
我们该做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信仰什么;在一切与本能需要无关的事物中,我们的信念就是我们的行为准则。你读过的心灵鸡汤,没有经过实践验证,就没有成为你的信念,所以无法指导的你的行为。
所以,喊口号谁都会喊,讲道理谁都会讲。你读了那么多鸡汤,甚至上了那么多励志大师的课,当时觉得也有道理,但却只是停留在有认同感,保持了三分钟的热度,为什么往往又一切重回原样?
因为道理是用来实践的,经过实践检验的道理才有可能转变你的思维,最终成为你的信念,此时才有可能指导你的行动。否则,纸上得来终觉浅,古人早已经教过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然,鸡汤也不是没有一点用,鸡汤本身是有营养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质能否吸收。你自身体质还不错,通透自省有悟性,鸡汤于你乃大补之物;你自身体质弱,空虚迷茫焦虑,鸡汤的营养你也吸收不了,中医叫虚不受补。
用生活所得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这和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意思。幸福的人生,根本用不着那么多的道理。所有的道理都不过是洞彻人性、明了智慧的人生实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