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姓氏后面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和姓氏有关的故事有的有趣,有的很喜剧,也有的很悲惨,下面我们就说几个比较有趣的姓氏故事。
李
李姓本来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之子皋陶为尧帝的理官,后命族人以官名为姓,姓“理”。皋陶之后裔理征因看不惯商纣王荒淫无度,直言进谏得罪了纣王而被杀,他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理贞逃了出去,他们逃到旷野中,饥饿难忍,后来发现一颗李子树,母子二人全靠食李子得以保全性命。为了报答李子树的救命之恩,就把“理”改为了“李”,而在古汉语中李、理的发音也是互通的。
吴
吴氏始祖是周太王的儿子泰伯。传说,周太王的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有超人的才能,受到周太王的赏识和宠爱,泰伯和二弟仲雍为了能让帝位顺利传至姬昌,主动放弃了王位继承权,出走到东吴荆蛮之地,荆蛮人为他们的义举所感动,纷纷前来投靠,拥立泰伯为领袖,建立了吴国。泰伯无子,死后就由仲雍继位,以后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至公元前585年,仲雍之十九代孙寿梦正式称王。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灭亡。吴国子孙在逃亡之际,为怀念古国,就以国为姓。
郑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年纪最小的弟弟姬友于棫林(今陕西华县东),建立了郑国,姬友即郑恒公。周幽王时,朝政腐败,郑恒公听从太史伯的计策,打算把家业和财产安置于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虢(今河南荥阳东北)、郐(今河南密县东南)两诸侯之间的一大片土地上,但这一切还没完成,郑恒公就在“犬戎之乱”中被杀。他的儿子郑武公继承父亲的遗志,在帮助周平王东迁时立下大功,被赏赐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建立了新的郑国。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亡国后的郑国贵族散迁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了纪念故国,便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