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蹄子面又称懒人面,因为它的制作方法极为简单,不像臊子面、刀削面、拉面那样需要一定的功夫和技巧,即使是不擅长面食制作的生手,看上一遍也能学会。据说这种面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忙季节。忙累了一天的农民来不及做饭,于是匆匆和面,切成薄片,下入锅中,煮熟后放上辣子泼上热油,浇入陈醋即成。这种面吃起来筋道过瘾、非常耐饥。久而久之,这种省事省力的面食做法便流传开来,并有人给起了个神气十足的名字——驴蹄子面。
在陕西乾县,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驴蹄子面的问世与建乾陵有关。当年,武则天选择现今乾县县城北的梁山作为墓地,随即开始大兴土木,直至唐高宗李治临终时仍未建造完毕。为了赶工期,工匠们夜以继日,无暇做饭,于是用玉米面加水和硬后直接用刀切成面片,煮熟即食。因其口感筋道、形似驴蹄子,就被称作驴蹄子面。据说到了乾县,游过武则天墓,吃过当地著名的豆腐脑,另外必须要做的事也就是尝尝这驴蹄子面了。
驴蹄子面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说应该有误,但此说法也绝非完全没有道理,那时驴蹄子面在乡间确实极为盛行。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我还记得当时父母整天忙于出工,甚至晚上还要加班,家里就我们几个年幼的孩子。母亲来去匆匆,做饭要图快捷,只有吃驴蹄子面。那时生活困难,吃的是玉米面片,也没有如今那花样繁多的臊子,就这我们已经非常满足,说吃驴蹄子比吃搅团好多了,因为搅团不耐饥,人们称其为“哄上坡”,还是驴蹄子面吃了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