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庄奴是谁

庄奴是谁

更新时间:2023-09-18 05:53:18

庄奴是谁

  庄奴,台湾著名词作家。原名王景羲(抗战时候,曾经改为黄河,因为抗战时期要保卫家乡、保卫黄河),1921年出生于北京,1943年加入抗日队伍,1949年到台湾,后又一名记者成为一名词作家。庄奴小时候家在灯市口,在育英中学读的书。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垄上行》、《甜蜜蜜》、《又见炊烟》等歌的歌词就是出自庄奴之手;费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也由庄奴作词。庄奴写词五十载,作品超过3000首,至今笔耕不辍,被称为“与时间赛跑的老人”。   庄奴1941年毕业,后来考取了中华新闻学院。“考新闻学院是因为每人可以发一袋面,然后可以用这袋面养家糊口。因为那阵北京都是日本人占据,家父是抗日名将,姐妹都要上学,一直很苦,考大学时北大什么的都考取过,最后我选择了新闻学院。”庄奴说,他和母亲最后一别时,好像都没有话别,“我悄悄地离开家,偷偷到后方参加抗日,跟父亲母亲一告别的话,那他们就不让我去了。”   离开家以后,家人就不知他是死是活。那时候,庄奴还回家过一次,母亲只说了一句话,回来了,当他再次离开家时就是永别。“这一走就是几十年,直到两岸开通才回来,在香港转机,回到北京上空,我妹妹跟我有联系,我跟我妹妹写信,说妹妹啊,我们这一次是多少年离别,重逢,是个喜事,我跟妹妹讲,谁都不许哭,可是当飞机在北平一降落的时候,我眼泪就下来了,见到妹妹的时候拥抱起来又哭,离开的时候又哭,真是生离死别。我写了十首歌曲,这是见证诗,这次带来了,在庄奴歌曲集里面有十首歌,海峡这边没有人写这种歌,在台湾没有人写这种歌,只有我写这种歌,写了十首是叫做见证歌曲,看到这个歌曲就想到海峡两岸封闭已久,那是1994年在重庆出版的,不是流行歌曲,那里面有《长江三峡》,有《思乡曲》,有《大同时刻》,有《钓鱼城》,有《飞到山城》。”自从庄老离开家以后,他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从那一刻开始变得有一些自闭,抑郁寡欢,就很少跟身边的人跟其他人有什么更多的交往。   庄奴第一次从台湾回到内地寻找亲人,没有找到。心情非常沮丧、失落,那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海峡两岸刚开放。后来,庄奴还是在台北托朋友在北京户籍单位里查,查到名字,才联络到的,妹妹也是到那时候才知道哥哥原来在台湾还没死。当庄奴坐飞机回北京看妹妹时候,他形容那时的心情是:“近乡更情怯,这个情感很复杂,多少年没见了,家庭什么样子,老人还在不在?所以我跟这个妹妹写信的时候,就是说见面是喜事,谁都不要哭,结果飞机一落地,回到故土了,起架轮一挨地,眼泪就流下来,回到故土,在心里就是回家的感觉真好,这些年每年回来一次那是句话“回家的感觉真好”。”   庄奴和妻子邹麟——老伴是我的“手杖”   庄奴说:“原配姓陈,叫陈友华,那时候我还是上尉,她不嫌我穷,跟我结婚,她做过播音员,后来她学美容化妆,在台湾是第一把手,香港好多歌星都到台湾请她化妆,结果太累,得了尿毒症,不幸死了,差不多前后有十年。”在她治病这十年时间,庄奴几乎放弃所有的写作,把房子什么都卖了,给妻子治病,“那时,我想过自杀,但是朋友们对他,你走之后这个家一定我们来负担,你好意思让我们作曲的,写词的朋友负担吗?这一句话点明了,我就没办法跳楼了,一直到她故去,她故去的时候是九一八,我跟她讲你走了,小孩子交给我,父子一定继续努力,我说我写作更要,更要努力,加倍努力,所以她走之后,我一直写到现在,就是为了对她忠实,为了纪念她。”   之后,庄奴又有了一段感人的婚姻,两人相差23岁,庄奴回忆说:“中央电视台邀请我给写跨年歌曲,我在台北在电话里通知电视台做曲子,我说我不能去,老寒腿,老寒腿风声太大,我不能来,电视台就讲,你不能不来,这是我们上面都决定了,你非来不行,所以我就来了,然后中央电视台写了一首歌合唱一首歌,作曲是吴佳季先生,写了这首歌到重庆去,给重庆写长江三峡,在重庆有重庆籍的作曲家是很好的朋友,经他介绍认识而结婚,拿我来说在台北,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资格结婚,原配走的时候我有七十多,一个七十多,年龄很大了,不可以再结婚了,第二四壁如洗,两袖清风,没有钱,不可以找个老伴让她跟我一块受罪,所以就没打算结婚,只是到重庆之后经朋友介绍跟我现在的老伴,她叫周林相识,承蒙她不嫌我穷,不嫌我年纪老,跟我结合,我跟朋友讲,跟朋友媒体讲,我说打着灯笼去找,都找不着她这样种人,因为她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妇女,所以我这十几年跟她在一起非常快乐,非常幸福。”庄奴还写了一首歌《手杖》给夫人,夫人就像自己的手杖一样搀扶着自己走南闯北。“你就是我的手杖,生活中不好缺少的手掌,这辈子有了你,才懂得竖起来脊梁,挺起胸膛。”   9月18日晚6时20分,词坛泰斗庄奴携老伴邹麟女士沐着余晖登上鼓浪屿,度过他生命中的第83个中秋节。   月亮还没上来,我却先醉了   “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来厦门过中秋节!”庄奴是应央视之邀到故乡北京的,原计划他将在北京过中秋节,但是就在17日晚,他临时决定到厦门来。   电瓶车载着这位曾创作了3000多首歌曲的老人行进在鼓浪屿的黄昏小巷中。   “太美了!”老人不止一次赞叹道。他对鼓浪屿管委会的领导说:“给我留张办公桌吧,我想到这儿来办公。”老人曾于前年秋天来过鼓浪屿,但那时只是匆匆而过,像这样趁着夜色来到海上花园还是第一次。   未能在故乡北京过中秋节,老人遗憾吗?“哦,不,厦门比北京好多了!”老人舒坦地靠在酒店的沙发上,遥望海面,“人生难得几回醉,你看,月亮还没上来,我却先醉了!”   第一次明白了博饼非“薄饼”   晚7时30分,记者与庄奴夫妇共进晚餐。蚵仔煎一端上桌,老人就对记者竖起了大拇指,面线糊、土笋冻也是他爱吃的,“早知道有这么多好吃的,我下午就不在飞机上吃点心。”这句话老人重复了三遍,像个孩子。   “今天有薄饼吗?”老人渴望地问。   “没呢。明天就有博饼(第三届厦门中秋博饼节总决赛)了,你多住一宿,我陪您去博。”记者说。   “薄饼不是做得薄薄的,让人吃吗?”老人把拇指和食指合在一起做了个手势。   记者明白庄奴先生把“博饼”当“薄饼”了。   在记者做了一番解释之后,老人哈哈大笑:“今天我第一次明白了博饼不是‘薄饼’,我要给你交学费。”   笑过之后,老人突然有点黯然,他想起了高徒邓丽君。“她一直想回大陆为歌迷演唱,可惜一直没能如愿……”   月光下朗诵《一个月亮》   晚上10时,月亮更亮了。   “我把月光当纸,把情感写在了纸上。”老人说着说着,情不自禁地朗诵起一首新歌词,是老人在下午从北京到厦门的飞机上写成的。老人对记者说,让厦门日报率先登出。歌词全文如下:   厦门一个月亮,金门一个月亮,两地举首遥望,同是一个月亮。同是一个月亮,同是一个愿望,中秋亲友欢聚,月下共话家常。你问我想不想亲人,我问你想不想家乡,感谢月亮的热心肠,月光照耀着亲人回家乡。厦门一个月亮,金门一个月亮,两地共同遥拜,遥拜一个月亮。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