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比较鸿门宴电影与历史事实有什么不同 一千字左右

比较鸿门宴电影与历史事实有什么不同 一千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3-09-12 23:33:37

比较鸿门宴电影与历史事实有什么不同 一千字左右

  日,由香港导演李仁港执导,冯绍峰、黎明、张涵予、刘亦菲等主演的年度古装大片《鸿门宴》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影片紧张的悬疑气氛、紧凑的故事情节和演员出色精湛的表演,获得一致好评,成为贺岁档最受期待影片之一。不过,本报记者昨日采访了文史方面的有关专家,在了解到这部影片的剧情和人物设置之后,他们纷纷表示:这部《鸿门宴》跟史书记载的差别太大,只能当成一部娱乐片去看。

  《鸿门宴》只是

  一场小酒会

  “一念决生死,一宴定天下。”“鸿门宴”的故事流传千年,可谓妇孺皆知。人们都知道“鸿门宴”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刘邦后来赢了项羽,从而确定了汉家的天下。但那场宴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智谋不如范增、兵力不及项羽的刘邦如何逃脱杀机四伏的鸿门宴,似乎一直是个谜团。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导演都将镜头对准了这一段历史。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前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国良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鸿门宴并非后人想象的那样波诡云谲、波澜壮阔。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鸿门宴》,只是一次简单的酒会,也不是项羽设计要杀死刘邦的一场阴谋。“当时项羽根本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对于项羽来说,刘邦真的只是‘小菜一碟’。张良和项伯都劝刘邦给项羽请罪认错,看见刘邦来认错,项羽的气也就消了,也没想要杀他。真正想要杀刘邦的,是项羽的亚父范增,但对方多次暗示,项羽并不领受。至于项庄舞剑,也并不是项羽的本意。”

  他还指出,刘邦在这场酒会中,自始至终也没有说一句话,就是带着示弱和认罪的态度来的,因为以他当时的实力,根本就不是项羽的对手。

  张良范增惺惺相惜

  只是想象

  在电影《鸿门宴》中,导演李仁港把《鸿门宴》表现为一场“斗智游戏”,张良和范增各为其主,机关算尽。看得见的是谋士的对弈,看不见的是双雄争夺天下的谋算。内地实力派演员张涵予和香港老戏骨黄秋生分别出演了张良和范增这两个人物。其中,张涵予饰演的张良,足智多谋,连范增都赞他“棋下的很俊”。范增甚至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他称张良为自己苦寻已久的敌手,片中,两人虽为各自的主子效力,但却为各自的才华“惺惺相惜”。

  对此,叶国良指出,其实“鸿门宴”的时候,张良的地位还没有突显。从当时的座次就可以看出,《史记》上记载,张良当时是“西向侍”,可见他当时的地位在在场的五个人当中,是比较低的,如果把张良看做是这场鸿门宴胜负的决定者,那肯定是高估了。他在这场酒会中发挥的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刘邦先走,自己代主子道别。其实刘邦当时也非常害怕,等于是偷偷地溜走的。至于张良和范增两人惺惺相惜,也只能是创作者的想象。

  韩信太穿越,

  三角恋有点扯

  除了张良和范增之外,在电影《鸿门宴》中,韩信也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他因项羽不识英雄而投奔刘邦,并且在关键时刻从楚怀王那里获得刘邦的免死牌,成功救刘邦脱险。不过他后来也成了范增“两败俱伤”棋局中的一枚棋子,被刘邦杀死。影片中,安志杰饰演的韩信,一人对阵数人,勇猛果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叶国良指出,如果如此安排韩信,真的是有点“穿越”了。因为当时的韩信,还是项羽军中的一个小军官,在历史舞台上还没有出现。

  电影《鸿门宴》对历史最大的颠覆,还在于处理项羽、刘邦和虞姬的关系上。在电影《鸿门宴》中,刘亦菲饰演的虞姬本是一名歌女,遇见刘邦在前,跟了项羽在后。而且在电影中,观众也可以读出刘邦对虞姬的丝丝暧昧。

  对此,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承略指出,这样的改编有点扯了。“刘邦当时已经50岁了,而项羽也不过才27岁,如果将这三个人的感情扯到一起,只能是为了吸引观众的需要。”

  谁更适合

  演绎乱世双雄?

  在电影《鸿门宴》中,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与虞姬相拥殉情,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而得到天下的刘邦,则在无尽的猜疑中孤独而终。导演李仁港通过这一结局所要表达的,是项羽虽输了江山却赢得忠贞的爱情,而刘邦虽然赢得了江山却失去了所有。在这里,导演其实将项羽作为一个悲剧的英雄来刻画的。

  从这一点来看,叶国良和王承略两位教授都比较同意对项羽这个人物的定位。“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实际上,无论是在司马迁那里,还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项羽都是作为一个悲剧英雄出现的。项羽的祖父是楚国的名将项燕,项羽年少的时候,就曾显现出非凡的才能。他封西楚霸王时,才刚刚27岁。但却骄傲自大,没有心机,而且异常残暴,这也是导致他失败的最直接原因。”

  在王承略看来,当今能够演出项羽的这种气质的,最适合的人物应该是胡军。“项羽身高一米八尺,高大魁梧,而且光明磊落,没有心眼。”

  相比之下,黎明饰演的刘邦,跟历史上人物的定位相差就比较悬殊。两位教授指出,在司马迁那里,对刘邦的评价是比较低的。刘邦这个人,年轻时只是一名亭长,相当于现在派出所的所长,抓抓小偷可以,但用兵打仗就比项羽差了十万八千里了。但是刘邦这个人受过苦,也很熟悉民间疾苦和人情世故,会笼络人心。同时他还比较好色,用流氓加智慧来形容他比较合适。他们表示,当今演艺圈里能够演出刘邦的这种气质的演员还真是不多。

  项羽刘邦《鸿门宴》中如何排座次

  在史书记载的《鸿门宴》中,对项羽、刘邦、项伯、范增、张良等人的座次曾经做了这样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为什么会如此安排座位?这样的安排又透着怎样的礼仪抑或是阴谋?

  对此颇有研究的叶国良对这一问题也专门著书进行了解析。他说,古代礼仪有堂上和室中之分,如果是在堂上,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而鸿门宴设于项羽的军帐之中,也就是室中,因此,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最末为西向。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座,亚父南向座,沛公北向座,张良西向座。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实际上,这样的安排也并不是项羽故意为之,而是由当时他们的地位决定的。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已经成为诸侯上将军,刘邦本来就是项羽的部属,并没有特别的意义,也不是一场阴谋。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