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宝钗扑蝶赏析

宝钗扑蝶赏析

更新时间:2023-06-28 00:24:48

宝钗扑蝶赏析

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同是红楼梦中的佳话,书中这两段描写揭示了宝钗和黛玉两位贵族少女的性格情趣和内心世界。扑蝶是小儿女的常态,葬花则只能发生在林黛玉这个特殊人物身上。

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做过扑蝶游戏,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缺乏人与动物和谐生存的理念。但红楼梦的作者却用这两个细节来做人生价值思考。

且不论蝴蝶倒底是益虫或害虫,在中国传统文学里,蝴蝶是美好与自由的象征。庄子做梦曾化为蝴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结尾,主人公双双变成蝴蝶。扑蝶游戏能给自己带来一时欢娱,对蝴蝶来说却是最恐怖的灾难,我的欢乐给别的生命带来苦难,是人们不会想到的。葬花则相反,体现了对世间一切生命的怜惜之情,虽然有点消极。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伤春伤己,推己及物,十分符合这个寄亲戚篱下孤苦无依的少女心态。“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正是红楼梦全书的主题。在林黛玉这个人物身上,充分地反映了曹雪芹创作时的思想情感,尤其是林黛玉写的诗,更应该看成是作者的自况。

作者把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写在同一回里,还有更深的比喻意义。宝钗扑的是“一双玉色蝴蝶”,暗喻二玉一对恋人,薛宝钗要扑灭宝玉和黛玉的恋情,取而代之。活活拆散这一对“一上一下迎风蹁跹”的蝴蝶,而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怕读者看不懂,作者特意在扑蝶之后,有意安排了林红玉与贾芸私递手帕的情节,又特意安排宝钗偷听。这林红玉是林黛玉的雏形,红玉和贾芸的故事就是宝玉黛玉恋情的小样。暗示读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的爱情结局不妙了。

无论是民间文学还是文人创作,两情相悦,终成眷属,是《诗经》以来传统作品所肯定和赞许的。可是在薛宝钗的眼中,红玉和小丫鬟的谈话却被视为“……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可见薛宝钗的婚姻观念,比道学先生还要保守。这在书中有多处表现。

给对方上纲上线,把别人打成叛逆者或坏人,自己无论采取什么不道德的手段,就可以心安理得无所顾忌了,这是“从古至今那些”人的阴暗心理和惯用手段,宝钗也不例外。

有人把宝钗看成红楼梦中的女夫子,其实不是。传统贤淑女性,正是像红玉说的“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不多管闲事的,因为孔子说过“非礼勿听”。而薛宝钗是言行不一致的人。比如她反对看《西厢记》,主张“不读书的好”,她自己却比别人看得更多更早。表面看来,宝钗是反对婚姻自主的,但实际上她想嫁给宝玉的愿望更为强烈。我只举出一点,书中有一篇回目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丫头莺儿露了什么“意”?就是“金玉姻缘”,薛家全家都想做成这樁婚事,并有策划行动。(后文再叙)

风月宝鉴要反面看。上文所引宝钗那句“……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也要反着看,“心机都不错”五个字用在薛宝钗身上正合适。偷听了别人的隐私谈话并做了评价,还要装做没听见,这是何等的心机!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

“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这是书中画龙点睛之笔。有红学家说这是宝钗嫁祸于黛玉,但我看作者的主要用意还不在此,而是暗示读者:“扑蝶”的最终指向是林黛玉。既不是蝴蝶也不是红玉,蝴蝶只是个比喻,红玉只是个小样,宝钗要扑杀的是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既然红玉私递手帕是“奸淫狗盗”,那么林黛玉和贾宝的私递手帕也属同样性质,理当扑杀。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