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相声行当的暗语有哪些

相声行当的暗语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10-01 07:19:00

相声行当的暗语有哪些

●逗哏:“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逗哏即逗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为负责逗哏的演员

  ●捧哏: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包袱:相声中的笑料

  ●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

  ●腿子活: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的段子。

  ●贯口(活):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

  ●怯口活(怯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如:豆腐堂会、山西家信等。

  ●现挂(砸挂,抓哏):现场抓紧取题材引起笑声

  垫话

  曲艺名词。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入活

  曲艺术语。指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包袱

  曲艺术语。指相声、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三翻四抖

  曲艺术语。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

  一头沉

  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两个演员在表演时,一个为主要叙述者,即逗哏;另一个用对话形式铺助叙述,即捧哏。由于叙述故事情节以逗哏为主,故称。

  子母哏

  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相声表演时,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抓哏

  曲艺术语。相声、评书等曲种演出时,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的可笑内容,用以引起观众发笑。演员往往现场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逗哏

  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群口相声增加“泥缝”,其作用与“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

  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

  泥缝

  曲艺名词。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丙”。

  腿子活

  腿子活--相声里头为了学唱或者表演一段情节,两人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这种相声段子行内叫“腿子活”。

  砸挂

  砸挂是相声里的行话,相声大部分都是在讲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得有个主人公,用讲这个人的笑话来达到抖包袱的目的。

  贯口

  又称“趟子”,为将一段篇幅较长的说词节奏明快地一气道出,似一串珠玉一贯到底,演员事先把词背得熟练拱口,以起到渲染书情、展示技巧乃至产生笑料的作用。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