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许多地区叫它“苍子”,东北还有叫“胡苍子”的;陕西话有“刺里骨朵”、“苍耳蒺藜”和“苍棵子”,山东话有“狗苍”和“鬼圪针”;广西叫它“白痴头婆”,广州则叫“虱麻头”;在湖北它是“枱耳”,在江苏则是“苍郎种”和“棉螳螂”;到了贵州是“牛虱子”,到了福建又成了“粘粘葵”。
光是看这些眼花缭乱的名称,就知道苍耳的生长遍布全国,真可谓“没腿也能走天下”了。
《本草纲目》中将它称作“呆耳”,别名有“猪耳”“苍耳”“卷耳”等。“卷耳”这个名字出现在《诗经》中。《国风·周南·卷耳》里写道:“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女子在采集卷耳(也就是“苍耳”)的时候,思念着远方的爱人。还没采集多少,就把筐子放在大路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