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元青花底足鉴定方法

元青花底足鉴定方法

更新时间:2023-09-30 18:43:56

元青花底足鉴定方法

1、有明确地点的出土器物和出土底足瓷片 。

2、特征明显的馆藏品和民间收藏品 。

3、器形整体规整,局部欠平,留有空泡或修胎痕。

4、圈足大小,真品元青花的大盘类和罐类都是大圈足,而小盘和大碗都是小圈足。其瓶类形状适中,和瓶身成正比,按圈足大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盘、大罐、瓶、小盘和大碗。

5、胎质细腻,元青花大多使用的是瓷石和高岭土混合而成的配方,胎质非常紧致细腻,基本没有气孔,且不吸水,敲击的时候声音非常浑厚响亮。

6、莹白胎色,由于土沁的程度不一,以及清洗的情况不同,元青花的能见度也都不一样。胎色不是指土色或铁锈附着在器物上的颜色,而是指瓷器本身的颜色,可以从元青花的破损处来观察。元青花的胎色有四种,分别是莹白色、灰白色、米白色和姜黄色。

7、梅瓶、大罐等琢器呈现不规则的环形足,圈足并不十分整齐,不很圆。底部多不施釉,但会有制作时留下的不经意的粘釉痕迹。部分玉壶春瓶底部施釉。带有明显的刷釉痕。沙底可见明显的旋削痕及收刀点。

8、元青花的胎体普遍较厚重、胎质坚硬;胎内所含的杂质及铁质较多,呈现出颗粒状态突出,瓷胎断面处会有有偏狭形气孔或杂质留下的缝隙。元青花的瓷胎老化干燥,但断面会呈现糯米光泽,这种情况在玉壶春瓶上最为明显。

9、少数器胫部削胎过薄,烧制时乘受不了器物重量,造成塌陷或歪斜。

10、由于胎土可塑性不太好,器物多有窑裂之类的缺陷,盘类尤其突出;相当一些大盘底部向上凸。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