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蕙,女,字若兰,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前秦(约350年),
幼年深受父亲的熏陶,擅长辞令。16岁嫁于窦滔,滔字连波, 晋右将军窦于真之孙,风神秀逸,博通经史,前秦苻坚时任秦州
刺史。苏蕙随夫久居秦州,后滔因罪谪戍流沙(今敦煌),不久 改调襄阳,另娶赵阳台为妾,一去不返。
年仅23岁的苏蕙思夫心切,在八寸见方的锦缎上用五彩丝织成841字,纵横29行, 名为《璇玑图》,寄给窦滔。滔读完后,感其妙绝,就将阳台送
回关中,而将苏蕙接至汉南,恩好如初。此图可以婉转迴环读 诵,或直斜交互,互进一字,退一字,都可成句,得不同体裁诗 近200余首,均显闺中思夫之情。
而才情之妙,则超古迈今,为
古代闺怨之宗。唐武则天看到回文《璇玑图》时,赞叹不已, 还亲自撰写了一篇《璇玑图诗记》。清代小说《镜花缘》的作者 李汝珍在他的小说中,立专章记述了武则天对苏蕙《璇玑图》
诗的评价和读诗译解。
后人对《璇玑图》破译推读,诗章越来越多,宋元时推读 出3752首,明代推读4266首,比武则天译诗多出20倍,近代 推读7958首。
在陕西宝鸡首届汉学璇玑回文诗研讨会上,有人 提出《璇玑图》蕴含1。4万余首。能读译解出万余首诗来,显 然是一个奇迹,在中国古今诗坛上不甚多见。
苏蕙《璇玑图》诗是“羲皇故里”伏羲文化熏陶下的产物, 是一束智慧集成之花,又是秦州民间文化的高度概括,是秦州古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在天水市秦城区务农巷有“古织锦台”遗址,巷口有门 楼,上悬“古织锦台”和“晋窦滔里”榜书匾额,两侧书有清
代诗人杨榕裳的撰联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