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说文解字。
“茫”,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máng,最早见于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茫”的基本含义为模糊不清,对事理全无所知,如茫然、茫昧;引申含义为遥远,面积大,看不清边沿,如茫茫、茫漠。
在日常使用中,“茫”常做形容词,表示迷蒙不明、模糊不清,如茫无所知、茫昧。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茫
外文名
boundless and indistinct
释义
模糊不清;遥远
部首笔画
3笔
仓颉码
teyv
字源演变
“茫”,最初见于甲骨文时代,形声字,水表意,其古文字形体像水流,表示水浩大;芒表声,芒细微难见,而茫是水浩渺难见其边际。
本义是水面辽阔,看不见边际。楷书体和简化版的“茫”都从篆书演变而来。
máng
形容词
水浩大的样子
boundless and indistinct
茫无涯际
拔剑四顾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难》
迷蒙不明;模糊不清
confused;vague
茫洋
茫乎昧乎,未之尽者。——《庄子·天下》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玉篇】【唐韵】【广韵】莫郞切【集韵】谟郞切,音忙。【类篇】沧茫,水貌。【韵会】茫茫,广大貌。
又州名。唐置郞茫州,在广西化外。
又【唐书·南蛮传】茫蛮,本关南种。茫,其君号也。
又【正韵】母党切,音莽。【野客丛书】《汉·扬雄·校猎赋》鸿蒙沆茫。【白居易诗】寒销春苍茫。【又】野道何茫苍。【注】读上声。
又通慌。【韩愈诗】茫惚使人愁。【注】古慌通茫,许往切。亦作芒、汒,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