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预言:同伴的官职
在公元前193年,但曹操正要进攻徐州,就开展一场杀戮,彼时,诸葛亮年仅12岁,为躲避战乱,诸葛亮便和他的亲戚在荆州避难。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小时候就十分聪明,在荆州的时候,只有三个人可以和他成为挚友,三人分别是崔州平 、 孟公威 、 徐元直,以诸葛亮为首,他们被称为“诸葛四友”。

根据记载,一次,四人一同外出游玩,诸葛亮突然对其他三个人说:“我知道你们三个之后会在什么官职,你们应该都可以做到刺史或者郡守的位置。”随后三人问诸葛亮自己之后能担任什么职位,但诸葛亮只是笑笑,没有说话。到最后,三个人的前途真的就和诸葛亮说的一样。他们的确是做到这些官位,而在那个时候,诸葛亮已经是做到蜀汉的丞相。
第二次预言:儿子诸葛瞻必定是个不成才的人
诸葛亮是在46岁的时候才有一个儿子,名叫诸葛瞻,而这个诸葛瞻小时候就十分聪慧,所有人都十分看好他,觉得他完全继承诸葛亮的衣钵。但是,诸葛亮却不这样认为,在诸葛亮寄给哥哥的信中曾这样说过:“诸葛瞻现在已经八岁了,十分聪明,但我怕他少年早成,怕他之后不成气候”。

在他看来,儿子过于早熟,怕他之后浮躁,就给儿子留下一封遗信,叫《诫子书》。信中,他告诫儿子要静身养性,不要浮躁,于是就出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千古名句。
最后真如诸葛亮所言,诸葛瞻真的没有成就,最后战死于汉蜀之战。因为过于冒进和浮躁,在天时地利的情况下仍然打下败仗。都说知子莫若父,诸葛亮对自己儿子的预言可谓是准确无误。

第三次预言:万岁过此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出征讨伐南中,做到七擒孟获,最后总算是平定战乱。为记下自己的胜利,他就立下一座碑,上面大概的内容就是“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那个时候,诸葛亮下属并不理解他的意思,认为是诸葛亮的功绩是在万年后才会被超越,但只过372年后,这个预言就实现了。
在公元397年,南中又一次经历战乱,隋朝军队大将史万岁带兵出征。那个时候,史万岁很出名,是一员猛将,可以说是屡战屡胜,几乎不会战败。史万岁进入南中后,不久就识破敌军的战术,最后突出重围,打了胜仗。之后,在继续行走的半路上,史万岁就看见一座很大的石碑,上面还留有汉代的文字。

没错,这个石碑正是当初诸葛亮留下的石碑,原来诸葛亮写下碑文并不是为纪念自己打了胜仗,而是在预言之后会有一个叫万岁的人经过这里。而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史万岁此刻看到碑文竟吓出冷汗,最后,他让人把这座石碑推了,尔后继续进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