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中的阎王』 在中国民间的传说中,包拯成为公正的化身。有的认为他死后成为阎罗王,继续审理阴间的案件。有的则认为他“日断人间,夜判阴间”,就是说白天在人间审案,晚上则成为阎罗王,在阴间断案。人死后,灵魂到阴间接受包拯的审判,如果确实是受人陷害,包拯会把他放回阳间活命;如果的确有罪,则被送入地狱受罚。 民间传说中,“四大阎王”一说认为阎王有四位:除包拯外,还有韩擒虎、范仲淹和寇准。另一说则认为阎王有三位,分别是:包拯、范仲淹和寇准。 一是隋将韩擒虎,韩擒虎是隋初大将,据称他在13岁时打过猛虎,所以取名叫擒虎.在隋王朝统一中国的灭南陈战争中,首先渡江进入建业(南京),由此立下了大功.李世民(唐太宗)主持的《隋书》记述他病重临死前夕,"其邻母见擒(擒虎,唐人讳虎字,故省略"虎"字)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疾,数日竟卒."《二十四史》多讳鬼神,很少记有阴阳界故事,而韩擒虎死做阎罗王的传说,竟被记进本传,可见在初唐时,这条传说是颇见风行的.所以在晚唐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韩擒虎在灭陈后,五道将军持天符请他出任阴司之主,韩应允,请假三天.隋文帝杨坚并举行了告别宴会.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绯衣人乘乌云前来迎接,自称"原是天曹地府,来取大王"上任.于是,他辞别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阴间当阎罗王去了.显然,仍是循《隋书》嬗变而来. 二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唯刚正者,常能令人长相思,这大概是他得以从诸多文武大臣行列间选拔的一个原因.传说他的爱妾茜桃临死前说:"吾向不言,恐泄阴理;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涌幢小品》)."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阎罗处政.”"(《翰苑名谈》)可见他生前已知己要出任阎罗王,而死后果然当了阎罗王了的.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通俗编》). 三是北宋名相范仲淹.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生前就以官声好誉为民间称道,因而在他死后,就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中吴纪闻》) 四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包拯死后出任阎王,在当时就有传说."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时已盛,《宋史·包拯传》云: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侍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范烟桥《茶烟歇》).由此元明杂剧、平话多有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石玉昆:《三侠五义》还出现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情事.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自然是人们理想意境的阎罗王最佳人选.东方传说文化是讲现世报的,阳世之冤,阴司必报,所以必须要有包拯做阎罗王,才能了结冤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