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什么是小鹅瘟 如何防治

什么是小鹅瘟 如何防治

更新时间:2023-09-17 14:41:12

什么是小鹅瘟 如何防治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小鹅病毒性肠炎,是由扬州大学农学院方定一教授首先发现的。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委顿、废食、严重下痢和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典型的病变是小肠黏膜出现渗出性炎症,形成栓子堵塞肠道。(1)病原为小鹅瘟病毒。在病雏的各内脏组织、脑和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病毒能在12~14日龄的鹅胚绒毛尿膜或尿囊腔内生长,经5~7天后可使鹅胚死亡并产生病变。死鹅胚剖检可见全身性充血、出血,呈鲜红色,在翅尖、喙、背、胸部和蹼等处出血明显,头水肿。本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加热56℃经3小时以后才死亡,在零下20℃以下冰箱内可存活2年以上。(2)流行特点小鹅瘟绝大多数发生于雏鹅,多为7~20日龄,最小为3日龄,最大为73日龄,5~15日龄雏鹅为高发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日龄的增大而降低,15日龄以上雏鹅病情比较缓和,有半数可能康复。小鹅瘟在我国各省都曾不同程度地发生和流行。在同一地区,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在大流行后的2~3年内不会再次流行。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耐过的种鹅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并通过母源抗体使雏鹅形成被动免疫。另外,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春夏期间,这与此阶段雏鹅大量出孵有关。带毒鹅和病鹅的粪便及分泌物为主要的传染来源,消化道、呼吸道为传染途径。(3)临床症状潜伏期约3~5天,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类型。最急性型:1周龄内的雏鹅,无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或一旦发现时已倒地乱划呈昏迷状态,不久死亡,几天内便蔓延全群,死亡率高。急性型:2周龄内的雏鹅常发生的一种病型。病鹅离群独居,厌食,食管部松软,排出黄白色含气泡或纤维碎片的液态粪便,喙端色泽变暗,病程1~2天,临死前出现麻痹或抽搐现象。亚急性型:发生于2周龄以上的雏鹅,以萎靡、呆立、厌食、拉稀和消瘦为主要症状,病程约3~7天,也有少数能自愈,但生长不良。(4)剖检本病的主要病变在消化道,特别是其中的小肠部分。死于最急性型的雏鹅:十二指肠黏膜有急性卡他炎症,充血,呈弥漫红色,附多量黏液。死于急性型的雏鹅:肠道常有特征性病变,在小肠的中段和下段特别是在靠近卵黄柄和回盲部的肠段,外观上极度膨大,质地紧实,像香肠一样,其中充塞着一种淡灰白色或淡黄色凝固的栓子状物,是由卡他性、纤维性炎症渗出物和坏死物包在食糜外而组成。有些病例在未形成典型的栓子前,已形成长条状、薄膜状、管状的假膜,里面是污绿色的食糜。另外,肝、胆囊、肾、脾有不同程度肿大、充血等。死于亚急性型的雏鹅:剖检病变与急性型大体相同,只是没有那么严重。(5)诊断可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诊断。流行特点:只有1月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发病,成年鹅与其他家禽均不易感染。临床:严重下痢,排出黄白或黄绿色水样稀便,时有神经症状。剖检:小肠显著增大,内有袋子状或圆柱状的灰白色伪膜凝固栓子为本病特征。可多剖检几只做出初步诊断。实验室分析:采取病鹅肝组织磨碎做混悬液,加抗菌素无菌处理,接种14日龄鹅胚绒尿液,经5~6日龄后鹅胚死亡。吸取绒尿液证明无菌后,再接种有易感性雏鹅,同时用已注射抗小鹅瘟血清雏鹅数只,接种同样量绒尿液对照。如果易感雏鹅死亡,对照鹅不发病,就可以确诊。(6)防治措施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此病治疗均无效,因此,必须切实做好预防工作。①病雏鹅及时隔离、消毒,防止污染环境。②小鹅瘟疫苗注射,母鹅在开产前1个月,每只注射1毫升,注射2周后母鹅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很强的免疫力,每年只需注射一次,保护率可达96%。③小鹅瘟免疫血清注射,如母鹅没有进行免疫,雏鹅出壳3~5天内,要进行小鹅瘟免疫血清皮下或肌肉注射,预防量为每只雏鹅0.5~0.8毫升,保护率可达95%~100%。出现症状的病群,注射量为0.8~1毫升,一般治愈率达85%。④孵化场地预防。孵化室和孵化器往往是小鹅瘟的重要传播场地,必须把好这个关口。种蛋和雏鹅最好是自繁自养。从外地购进时,种蛋应来自已免疫的产蛋鹅,同时搞好种蛋消毒。购进的雏鹅必须隔离饲养20~30天证明无病后,再与其他雏鹅混群。孵化用的所有设备和用具,在每次使用前后,都必须彻底消毒,并严格防疫卫生制度。一旦发现孵化场出去的苗鹅在3~5日龄发病,即表示孵化场已受污染,应立即停止孵化,待对房室、场地和所有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后,再进行孵化。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