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皖东至县青山乡境内有一小村落 王屋 属江西彭泽杨梓镇 这是为什么

皖东至县青山乡境内有一小村落 王屋 属江西彭泽杨梓镇 这是为什么

更新时间:2023-09-14 22:51:39

皖东至县青山乡境内有一小村落 王屋 属江西彭泽杨梓镇 这是为什么

●不在江西境内的江西村庄   汽车从彭泽县杨梓镇出发,途经双彭村范围内的欧阳岭,杨梓镇副镇长陈良玉说,过了这座岭就到了安徽省东至县青山乡青山村境内。要到达“飞地”,必须穿越5公里的青山村范围。   王屋是一种极特殊的行政区域划分现象。今年60岁的王屋小组长王振槐是个“王屋通”,他介绍说,王屋分上王和下王,居民共260人,面积达1.8平方公里,有王、段、施、张等姓氏,“过去王屋面积比现在要大很多,在历史上青山乡政府所在的位置都属于我们王屋,只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缩小了”。   “王屋四周都是安徽辖地,东面是安徽省东至县青山乡中城村,西南两面都是青山村,北面是叶桥村。”杨梓镇双彭村村支书彭卫民用笔为记者画了简略地图,王屋是陷入安徽境内的一块独立区域。   ●明朝将军插标建村留“飞地”   顾名思义,“飞地”即“飞来之地”。那王屋这一“飞地”是如何形成的呢?当地县志无详细记载。   王振槐说,根据祖辈流传下来的说法是,元末明初,有一名为王文殊的将军是朱元璋的镇殿大将军,战功卓著,深受器重,所到之处插标为记,都属他的领地。如今的安徽省东至县青山乡境内就是他的始创地之一。朱元璋登基后,王文殊告老还乡。朱元璋让他选一地定居,王文殊选择了王屋,在此插标建村。还有一种说法是,王大将军在回家途中遇奸被害,爱犬将他的一只靴子和辫子叼回,他的后人为他在王屋设衣冠冢,取名“将军坟”。   记者在上王村见到墓葬,其在上世纪90年代经过修葺,保留有两块古墓碑,字迹模糊。   “王文殊是上饶人,建村后以江西人自称,行政管辖就隶属江西。”王振槐说,600多年来,不管时代怎么变,王屋始终是江西的土地。   ●“飞地”上的种种“奇事”   因坐落位置与行政归属地不同,“飞地”上的居民生活出现了种种奇特现象。   村民邮寄物品时,必须写上“安徽省东至县青山乡转江西省彭泽县杨梓镇双彭村王屋组”,也就是通过安徽的邮政所收发物品。王屋组的孩子上小学一般先到青山小学就读,初中转到彭泽县城里的学校,也就是说在安徽读小学,到江西读中学,学籍关系仍在彭泽,而安徽当地学校也从不收取借读费。   村民遇事报案时,尽管安徽警方近在咫尺,但却没有管辖权,所以村民往往先通知彭泽县警方。多年以来,两地警方采取灵活处理的办法,大多时候都会到场。有时因距离近,安徽警方会先抵达现场维持秩序,但最终会交由彭泽警方处理。   不仅治安,其他方方面面都涉及管辖权问题。村民无论办超市还是开网吧,办工商执照或许可证,必须到彭泽县办理,安徽省主管部门虽然近在身边却无管辖权。陈良玉说:“对于这种特殊情况,我们经常与安徽东至县方面联系交流,一般采取灵活应对或联合管理的办法。”   ●多年来与安徽人相安无事   尽管存在些许不便,但王屋人多年来与安徽居民相处融洽,生活习惯也大致相同。王屋村民用的手机号码都是安徽号码,如果用彭泽号码就得漫游;村民用的水电都来自东至县青山乡,同网同价;在方言上,说着一样的语言;婚姻上,王屋人娶安徽媳妇或嫁安徽汉子十分常见,倒是与彭泽人通婚的较少。   两地人相处和谐,安徽人没把王屋人当外人,安徽人到王屋开店、王屋人到青山经商随处可见。   ●王屋人的江西情结很深   不过,王屋人仍有很深的江西情结,始终以江西人自称。王振槐说:“上世纪70年代,安徽曾开过几次会,询问当地百姓意见,但结果都一样,我们不同意划归安徽。”在村民看来,王屋世世代代是江西的,如果在自己这一代手上划到安徽去,恐怕对后代不好交代。   彭泽县乃至九江市十分重视王屋的发展,而王屋近些年的面貌也有很大变化,许多村民建新房,商业街也十分繁华。王振槐说:“我们在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希望能把我们这里发展出来,不能落在青山的后面。”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