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评论稿怎么写

评论稿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3-09-11 23:20:46

评论稿怎么写

新闻评论针对“当下直接现实”发表意见(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实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提供思想见解(有没有观点的直接表达是区分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重要界线),新闻评论的大众本位(大众性使新闻评论与“阳春白雪”的学术论文、“下里巴人”的街谈巷议、“风花雪月”的个人感悟等区别开来)。

在满足这些新闻评论基本性质的前提下。



论点的话,要鲜明并且超越社会平均争议水平。

论据要有可靠性,没有争议,与论点和评论对象相关接近,新鲜。可从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方面入手。

掌握论证的基本方法,论证一定要严谨。


简单说,在我心中一篇好的新闻评论,论点深刻论据可靠论证严谨。



具体的问题补充。

一、如何去考虑新闻评论的不同角度?


1、从报道中 的“不同新闻事实”去考虑
2、从新闻评论的不同相关方去考虑
3、从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去考虑
4、从概念的层层分解考虑

二、如何超越社会平均争议水平?


1、基于真相的评论>基于伪事实的评论;
2、新思维新问题>旧思维旧问题(独到的价值);
3、系统观点>局部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专业观点>普通观点;
5、驳论(部分反驳)。

三、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有哪些?


1、事实性论据包括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人证、物证、典型事例、个人经历、历史资料和统计数字。
2、理论性论据包括:科学理论;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领导人讲话;历史上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和名人的权威性言论;公认的道德规范、常识、科学公理、法则;格言、谚语、歇后语、诗文佳句等。

四、论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演绎法、归谬法、反证法、归纳法、类比法、分析法、释义法等。

五、怎么写一个漂亮的新闻评论标题?


以前看到范敬宜《值班手记》里面这样写的:第一步是消灭陈词滥调,消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没有特点的标题。第二步是虚实结合,不拘一格。第三讲是讲究文采。走这几步必须破除束缚我们思路的某种传统观念,如主题必须是实题,单位、人名必须上主题等等。

具体操作来说,能用上一些巧妙的修辞当然就更好了。

For example

比喻的:混乱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更像是在“击鼓传花”、“核心期刊”,是绳索还是标尺、慈善事业要以“玻璃口袋”赢得公众信任。

比拟的:ž上海要有更宽广的胸襟、“谁还敢再做好人”是道德撒娇、媒体应给“春晚”松松绑。
引用的:ž白了少年头,真悲切!(诗词)、让“国庆加班工资”莫再画饼充饥(成语)、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俗语)。
ž借代的:限价怎能只管豆腐干不管飞机票、喝茅台扇耳光,是公仆还是老爷?、多交“毡帽朋友”。
对照的:“最美丽的屁股”与“最正义的嘴脸”、死抱“黑色GDP”与“绿色GDP”难产、”“真文物遭殃”与“假古董吃香”。
双关的:ž别给长江添“堵”、不要让“红色经典”变了色、靠“薪”更靠“心”。
类叠的:ž我最看不起“看不起农民的人”、让“正常渠道”正常起来、“真相焦虑症”令人焦虑。
拈连的:ž究竟是要与国际接轨,还是要与老百姓脱轨、关注公款吃喝:官场“酒文化”酿出了什么、被野狼咬出的乡村空巢困境、公车改革驶入快车道。(个人觉得拈连的标题最好看......)
还有夸张,排比,对偶,仿拟啥的...

六、论证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平行结构(论证材料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各自独立,共同支撑论点。这种结构反映的是认识的广度,事物的多个侧面。)
递进结构(不同材料之间是前后支持的关系—前面的论证支持后面的论证,它反映的是评论者对事物的认识深度,最终到达论点。)
复合结构(ž正正反反,起起伏伏,可以避免论证中的片面性,把道理讲得比较透彻。)

七、写评论时可以想着评论的功能,反思你写出的新闻评论能做到什么?


引导: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

监督:监督权力机构、监督公权人士、监督利益团体、监督社会公正

表态:代表政府表态、代表媒介表态、代表公众表态、代表个人表态

深化:洞察事物本质、做出理性分析、把握普遍联系、指出变化规律

(你们新闻人啊,不要总想着搞个大新闻,还是想想怎么做点有意义滴事情)

八、我平时看得比较多的评论


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论坛、人民时评;新华社的新华时评;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新京报的言论版。

最后:“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断是非,再说利害。”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