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位而未得其时
从完璧归赵到渑池之会再到负荆请罪将相和,蔺相如的形象甚至有如圣人,文武兼备,虚怀若谷,有勇有谋,碧血丹心。从史书上看来,蔺相如几乎没有任何的缺点。但可惜的是,他的发迹太晚了。他真正被赵国上层所赏识的时候已经是赵惠文王执政的后期,国家已经成型,他的出现完全是一个偶然。是因为秦王索要和氏璧这个突发事件才让蔺相如崭露头角。如果他能够在赵武灵王或者赵惠文王刚继位时进入赵国政坛,那么赵国的历史恐怕会大不一样。赵国在正式成为诸侯以后,他的政治策略的制定很有问题,它拥有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骑兵部队,但是他却没有统一三晋的愿望反而是与北方的燕国、齐国纠缠不清,屡有战端。而且,他国内的公族势力非常强大,赵胜的才能不及中人,但是却多次执政,都是因为他有公族的血脉光环。司马迁在史书中也说他‘未睹大体,利令智昏。在这样的环境下,蔺相如的才华施展必然受到牵制,所以虽然他也曾经担任过上卿,不过政绩建树非常有限。
水至清则无鱼
蔺相如在史记当中的记载实在太过于完美,这就让人联想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蔺相如在负荆请罪之后和大将军廉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当赵孝成王听信谗言想要换下廉颇时,蔺相如却无力阻止。虽然他当时病重,但是也能看出蔺相如在赵国期间并没有建立起相对有利的关系网络,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这也导致了人走茶凉,人亡政息。所以说,这也可以算作是蔺相如的一个弱点。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史书上曾言““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蔺相如对于秦军的威吓效应是确实存在的。但是,赵国的政局昏暗,朝政腐朽也致使蔺相如难以有所作为。蔺相如晚年扬名,政绩有限。廉颇最后甚至被彻底排挤出赵国政坛,远走他国,郁郁而终。原本这二人一文一武,再加上赵奢、李牧等人,绝对可以保证赵国的安全,甚至可以在战国纷乱混战中与秦国一决雌雄。但是,他们最后都是惨淡收场。这就说明赵国的问题来自于最上层,一个已经从核心开始腐朽的诸侯,仅凭着贤臣勇将也难以力挽狂澜,这与六代君王励精图治的秦国相比,可以说高下立判。